时间:2022/6/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的影响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323/4359087.html

抚松县实验小学

年春季开学前致家长

一封信

ZHIJIAZHANGYIFENGXIN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季相聚时。为确保学生安全、平稳、有序开学,按照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年春季开学校园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提示》的通知(白山教防控办字〔〕4号)文件要求,现就年春季开学前、后的有关事宜通知给你们,望你们认真阅读,遵照执行。

结合学校学生人数多、校门周边环境等防疫工作实际情况,学校定于2月28日组织学生“错峰错时”开学。

开学前的准备

?寒假期间出行白山域外的学生,需在开学前14天以内返回,开学前14天未能返白的师生,要严格按照并严格按照抚松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的隔离管控措施进行管控。落实相关管控措施后方可入校。凡是从国内外重点地区返回的师生必须严格落实隔离管控措施,隔离期满后,需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校。

?开学前,学校将对全校师生进行全面排查。学生及学生家长需如实填写《师生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师生共同生活离白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并于开学当日上交班主任存档备案。

注:以上材料均须由学生及家长本人签字,必须如实填报,如有隐瞒或虚假填报,学生和法定监护人将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家长在学生上学前,为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在早7:00前在学习通完成体温上报。如出现发烧(体温≥37.3℃)、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医院就医,暂缓返校并及时上报班主任,严禁带病上课。

?学生上、下学途中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交车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

上下学时间安排

学校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各年级学生家长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接送。

一年级

上午:7:55——11:20

下午:13:25——16:00

二年级

上午:7:50——11:23

下午:13:20——16:04

三年级

上午:7:45——11:25

下午:13:15——16:07

四年级

上午:7:40——11:27

下午:13:10——17:00

五年级

上午:7:35——11:30

下午:13:05——17:05

六年级

上午:7:30——11:32

下午:13:00——17:10

学生一日常规

?家长在每天学生上学前,为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在早7:00前和午13:00前在学习通完成体温上报。如出现发烧(体温≥37.3℃)、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医院就医,并及时上报班主任,严禁带病上课。

?学生严格按照学校通知要求按时到校,统一穿校服,佩戴好红领巾、校牌,建议配戴口罩。

?临近校门时,学生在学校甬路指定地点(入校等候区)自行成排,学生之间保持间距1米以上,有序进入校园。

?学校开设两条检测通道,间距在1米以上。学校在校门口对学生进行体温抽检,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对学生进行逐一测温,学生需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温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不得在操场、走廊逗留、聚集。课间学生如厕有序。

?放学时,班主任会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按时带领学生出校门。

?学生下午全部离校后,学校将进行校园封闭式消杀工作,学生不得返回校园。

家长一日常规

?测温工作——每天学生上学前,为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在学生离家前在学习通完成班级每日健康日报告,如出现发烧(体温≥37.3℃)、乏力、咳嗽等疑似症状时,要第一时间上报班主任,医院就诊,严禁隐瞒实情继续送学生上学。对未给学生检测体温或瞒报体温异常状况,造成严重后果的,将由家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监管工作——坚决不与境外返乡人员及处于隔离期人员接触,对未履行相应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传染病预防工作——春季事传染病的高发期,除了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外,对学生要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的防护工作。

?接送工作——严格按照学校“错时分批上下学”时间接送孩子,做到不提前、不迟到。接送学生家长需在学校甬路指定地点(家长等候区),远离学校门口,不得聚集。尽量使用自有交通工具。

温馨提示

?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背对人群,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将纸巾或废弃口罩丢弃到指定垃圾桶。

?学生自备饮用水,每日做好水杯消毒。

?开学后,学生不得离开白山地区,因特殊情况需外出的,要严格按规定履行请假程序,返回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隔离、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并报学校备案。

“疫情防控,生命至上”“努力学习扬帆远航”!新学期,新气象。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陪伴他们健康成长,祝孩子们新学期勇创佳绩、再创辉煌!

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抚松县实验小学

年2月26日

新学期新希望

新学期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从孩子入学开始,成绩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与之相比,好的习惯,好的思维,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习惯和思维将会陪伴孩子一生。

因此,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抓好这些好习惯

?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自学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老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老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孩子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除了基本学习习惯,拓展性学习习惯也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