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份,吉林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将几首诗的照片传到了网上,照片中的诗是手写的,一共8首,不但字迹工整,而且内容也很丰富。后来经多家媒体报道大家才知道,诗的作者名张传振,当时是吉林大学教学楼的一位看门大爷。 一位看门大爷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好奇心,很多人甚至叫他“打地僧”。事实上,张大爷也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大爷原本是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的一名中学老师,曾教了40年的语文,之所以会到吉林大学工作是因为儿女都在长春,自己又正好退休了。 教了半辈子语文,大爷酷爱读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是他最爱的书,40年的时间里,张大爷一共写了首诗。靠写诗成了网络红人后,很多学生都鼓励张大爷出诗集。据说他的诗集名叫《心斋集》,收录了他写的首诗作,没有一首白话诗,全部都是古风古韵。虽然现在市面上笔者并没有找到这首诗集,但他的勇气确实是令人佩服的。 有名话叫“高手在民间”,张大爷虽然并不是什么文化名人,但却坚持不懈地创作,这种毅力和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点赞的。但当时也有不少人读过张大爷的诗后,觉得其实写得并不高明,所以在8年后的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当时他很火的一首诗。咱们不踩不捧,看看他的水平到底如何: 《学子心》作者:张传振春种秋收辛苦径,花香果硕谢园丁。尊师情愿程门雪,求智不嫌萤火灯。学海爱深穷涯渡,书山志俊上极峰。诚将青春系花束,捧迎母亲喝彩声。 这首《学子心》是一首很正能量的七言古诗,是张大爷为学生们写的,当时受到了不少学生的追捧。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首七言律诗,出律的地方不少。作为一首现代人写的古诗,咱们也确实不能太要求平仄等,因为很多现代的大师都无法做到完美,所以我们把它当一首七言古诗来读其实是比较合适的。 诗的一、二句用春种秋收来形容学子们追求学业的辛苦过程,用花香果硕来描写他们的收获,开篇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第三句是用典故,当年北宋哲学家杨时拜见恩师程颐时,见对方在屋里睡觉,不忍受打扰,于是就在门外的大雪里立着,所以后来有“程门立雪”的典故。用“尊师”对“求智”,“程门雪”对“萤火灯”,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十分自然。 五、六两句海与山的意象的引入,也令全诗充满了美感。很显然这一句化用的是昌黎先生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坛有过不少对这句诗的化用,张大爷的这两句是其中的佳品,既不失原句的神韵,又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最后的落笔“花束”与开篇的“花香果硕”遥相呼应,令全诗一气呵成。 纵观这首诗,虽然与名家的大作确实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却不失为一首佳作。无论是结构上的严谨,还是对典故巧妙地化用,都可见张大爷深厚的文字功底。一位退休大爷,能半辈子坚持己好,相信对他来说,红不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自己快乐了。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