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化参乡、宜居圣地。今年以来,抚松县抚松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扶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城乡提升的重要抓手、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党建引领、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注重党建引领,进一步注入“红色”动力。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旅游服务之基,补足旅游文化之钙,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全域旅游的动力,跑出全域旅游加速度。积极探索“党建+全域旅游”新模式,建立镇、村(社区)两级联动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和全域旅游工作深度融合,让旅游发展的“主心骨”更硬,让旅游发展的动力更强。组建“全域旅游政策宣讲团队”,吸纳党员、团员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党员在全域旅游工作中“亮身份、树形象、作标兵”,化身党的政策“宣传员”、群众的“引导员”、游客的“服务员”。

抓牢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质量。以文旅融合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深挖人参文化、古渤海国历史遗迹、传说典故等文化内涵,改造提升各类历史人文景点,规划建设乡村文化小品,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围绕抚松镇新安渤驿文化广场项目,深度发掘整理新安城和朝贡道遗址的历史文化,并进行保护性开发。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升文旅结合的服务保障能力。以城内社区、城南社区为标杆,积极谋划开展东北社区、西关社区、南关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维修改造。

加强环境整治,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以“旅游环境全域化”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治理保护,对农房前后、道路两侧、旅游环线、松花江、北江两岸等区域进行重点整治,有效治理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各村道路沿线和公共场所进行美化、绿化,全面美化村容村貌。累计出动人次、机械台次,清理垃圾吨、粪堆吨、柴草垛个、村路70千米、沟渠50千米、整治河道40千米,院落个,沿线增加绿化及绿植15千米。

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建设人参文化小镇。全域旅游要发展,基础设施需先行。谋划前营村3社饮水安全建设项目,修建自来水管线余延长米,维修自来水井1处;修建通往前营村一、二、四社的水泥路余米。在荒沟门村实施绿化美化,新建凉亭和甬道,为乡村的自然风光增添美色,解决人们旅游休闲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眺望景色的需要。

深化农旅结合,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大力发展李子行观光游、抚生生态农业游、前营村健康游等“一村一品”特色旅游。李子行有近百年的李子树、果树余棵,生态资源丰富,李子文化百年传承,是集观光、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旅游村。每年夏初,李子树竞相开花,如织如潮的游客,在这里赏花观景,摄影绘画,吃农家菜、喝山泉水,住农家院,体验乡村生活。抚生村稳步推进“参麦香”品牌绿色果蔬种植和无公害果蔬采摘园项目。年,抚生村计划投资40万元,用人参皂苷肥种植有机无公害果蔬余亩,预计收入万元左右。前营村推进旅游富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李子树40余亩、山灵芝平方米、3段。在村党支部书记姚国的带领下,6户村民抱团取暖成立合作社,养殖蜜蜂蜂箱,带动村民增加经济收入。

突出宣传引导,进一步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为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创建氛围,抚松镇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全镇旅游新形象。利用抚松镇至松江河镇沿线公路,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宣传文化墙”,拿出18块展板专题宣传全县全域旅游创建成果。镇机关、村屯和社区则利用宣传栏、LED电子屏开展宣传余次,张贴全域旅游市民公约余张,制作悬挂标语条幅60余幅。号召全体机关干部及亲朋好友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