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极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今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白山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种——高跷秧歌和手碟舞。 一、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又称高跷,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汉族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秧歌的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 抚松县南天门村,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村中的居民大多为山东人的后裔,他们闯关东到此生活已有三四代的历史。期间,闯关东移民把关内的节庆秧歌,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艺术进行融合创新,形成了既具有关内高跷秧歌艺术特点,又具有长白山满族传统风情的南天门高跷秧歌。 南天门高跷秧歌表演主要讲究扭、逗、浪、相。通过扭腰、展臂、挽腕、屈膝等20多种表演花样,以及在逗的过程中,富有特色的抒情性动作,优美、端庄、潇洒的格调,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表演中转化情绪、变换节奏,使舞蹈呈现异峰突起之势,突出南天门高跷秧歌的火爆、自由、热烈、奔放的个性。南天门高跷秧歌,透过人们热情夸张的肢体动作,欢快幽默的唢呐小调,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是长白山区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 二、手碟舞 朝鲜族碟子舞流传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区域内,是朝鲜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民间自娱性舞蹈,因舞者双手各持碟子表演而得名,深受本民族群众所喜爱,男女老少均可表演。 碟子舞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性格特点,是朝鲜族原生态舞蹈,更是长白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服装更加丰富多彩,道具制作更加精良,喜爱者更加广泛,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原生态舞蹈表演形式。 非遗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产生于广大田间地头、基层土壤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社群、部族乃至村庄独特的信仰,其核心内涵旨在文化,包含了哲学、宗教观念,乃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遗传统舞蹈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为我们讲述了长白山地区人们的故事,关于生活,关于舞蹈,关于血液中流淌着的热爱与崇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