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抚松县抚松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着力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功。该镇以城内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社工服务大比拼”活动,以解决居民疑难问题为突破口,以优质高效服务为举措,通过有效服务实现有序治理,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使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变成居民知冷知热的“贴心人”。与此同时,在抚松镇的其他社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陆续展开,把关怀和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推行“立体化”管理考评让服务“零距离”基层缺少有效管理和精准服务,如何补上社区管理短板?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发挥社工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更优的服务品质、更稳的社会环境、更靓的城市形象,让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舒心,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抚松镇党委副书记衣彩霞话语铿锵。 “在社工服务大比拼活动中,我们对所辖5个网格的社工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按月公示。通过一张考核表,强化社会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发生。”城内社区党委书记汉景霞表示。 小区漏水问题解决了、乱贴小广告的少了、物业弃管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了……有事找社区,服务“零距离”,党就在身边,居民们纷纷点赞。 开展“社会化”服务管理让服务更贴心城内社区位于抚松镇中心商业繁华地区,同时也是老城区地带,老旧弃散楼栋居多,民生问题频发。由于人口众多,社区公共服务方面一直是“短板”。城内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要求,分析研判社区居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让服务更加精准、贴心。 6月2日深夜,一阵暴风雨过后,城内社区居民陈大爷院内多年失修、腐朽严重的“板杖子”倒塌了,老两口大半夜望着东倒西歪的“板杖子”既难过又发愁,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就赶紧拨通了社区网格长电话,寻求帮助。 陈大爷家座落在城内社区五委西川四道街附近,周围邻居的房子都已陆续拆迁。陈大爷和老伴都是肢体二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陈大爷没有亲生子女,老两口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平日家里大事小情,都是社区网格长亲力亲为。这次院墙倒塌,老人家根本无力修缮。社区第一时间发动社区干部和热心居民一起帮忙,把老人家倒塌的“板杖子”修复原样。 失独老人李阿姨年过七旬,老伴患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年前李阿姨不幸遭遇车祸,城内社区党员干部忙前忙后照料,感动得医护人员不住点赞。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让李阿姨一家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6月22日上午,城内社区两委成员拿着包好的粽子、煮好的鸡蛋等节日礼物,来到李阿姨家跟老人一起欢庆端午佳节。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端午节就要到了,社区今天为我们一家提前过节,还为我们送来了粽子,我们感到很幸福,很高兴。”…… 通过打造及时便民服务示范社区,城内社区将用一年时间推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以辖区各领域组织为驱动,引领和带动各类组织、群团等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更好服务社区群众。 百花街交行家属楼始建于年,是一栋物业弃管多年的老旧独体楼,现有居民24户,多为租房户、陪读老人和孩子。因基础设施老化、住户人少,一直没有物业接管。该楼年久失修、设施损坏、小区环境差,到了冬天楼道里的水表经常冻裂,网格长经常大半夜跑到该小区为居民解决突发问题。为了做好民生服务,城内社区在充分了解小区情况并收集民意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向镇里汇报并积极申请老旧小区维修改造,此举得到了抚松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挤出“真金白银”将该独体楼的硬覆盖、污水井和楼宇门全部维修一新,曾经破旧杂乱的交行楼颜值倍增。 近日,水仙名苑北楼门市的工商业户司先生反映下水井堵塞,脏水不断涌出影响正常营业。经调查,此下水井原为8户商家共同使用,理应共同出资疏通,但有几户商家不同意出钱维修。社区网格长得知情况后,立即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得知其中2户已经自行改造,还有2户不使用此下水井,目前只有4户业主共同使用。网格长做通4户商户的工作后,帮忙联系了管道疏通人员,经过2个多小时的疏通,终于将问题彻底解决。 实现“联动化”全员参与共驻共建和谐社区城内社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与居民需求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认领、文化活动,搭建了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资源共享的平台,形成了“资源共用、事务共商、活动共办、文明共创、发展共促、成果共享”的工作新局面。 在职党员参与,树立先锋形象。联合县教育局、县林业局的65名在职党员,共同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丽社区”主题党日活动,为利民小区和书香园小区这两个物业弃管小区清理环境卫生。活动中,党员们士气高昂,不怕脏,不怕累,把小区院内的积存垃圾和杂草、杂物清除干净,对乱贴乱画和小广告进行认真清理,彻底消灭了小区卫生死角。 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多次联合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县实验幼儿园、县司法局、县房产中心的在职党员,帮贫扶困,为困难群体点亮“微心愿”,把关爱送到困难居民心中。 据统计,自“社工服务大比拼”活动开展以来,城内社区共为居民解决下水堵塞、亲情缺失、“板杖子”倒塌等多种急难险重问题20余件,变“坐等式服务”为“上门式服务”,把“居民找我”转化为“我找居民”,着力满足了群众服务诉求,不断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让居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度”。 通过“社工服务大比拼”活动,使社区工作者们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打造民情服务“基础链”,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和社区事项的“协办员”,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居民群众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的有效对接,让广大居民有事找社区,让社区工作者时刻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来源:抚松镇党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