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jc/181126/6670968.html

抚松县评剧团旧事

口述:杨志安文字整理:杨咏梅

年,抚松县成立了戏曲学校,目的是为了解决本地区戏曲演出后继乏人的问题。因为那时的抚松交通特别不方便,到抚松来的流动演员很少,外来演员一看这地方的样儿,就都走了,没有愿意留下的。抚松评剧团一时后继乏人,演出都很困难,所以决定成立戏校,自己动手培养人才。这个戏校的组成人员,有一小部分是演员子女,再有是社会上受教育了以后考取的。60年,正好是全国文教群英会,剧团的一把手,党支部书记兼团长康健到北京参加国务院召开的表彰大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那时候的宣传口径,报纸题目叫“踏遍白山风雪路,送戏上门十二村”,宣传媒体叫我们剧团为“山里红剧团”。70年代以后,抚松县评剧团正式更名为山里红剧团。

抚松县当时十八个乡镇,村村之间的路,汽车能开到的地方很少。在抚松县评剧团工作的人员面对十八个乡镇,上山下乡演出时,首先要面临吃苦,要有吃苦的精神。剧团每个人都有一个背夹子,每到下乡时,就是把行李卷儿、服装道具,用背夹子一夹,背起来就走。我从62年参加剧团工作以后,下乡演出时,我选的是背布幕。因为布幕一到阴雨天就淋湿了,第二天背起来很沉,挺烦人的。我就背这个东西。我们团当时的取暖、照明设备是汽灯,后来是嘎斯灯,也挺沉的。我们剧团的年轻人,每次下乡的时候吧,都是先遣队,走在前面,爬上山,过大河,回来把物品放在路中间,找人看着,回头接那些身体比较弱的,还有一些女同志。

到了演出场地以后,我们就开始做宣传工作了,主要就是在农村的大墙上,涂上白粉,用红字写上像“计划生育、护林防火”这类宣传标语。有的还设摊,给老百姓理发。农村的交通不方便,会理发的人又少,所以我们那个理发摊很受老百姓欢迎。还有打扫卫生、扫马路的、挑水劈柴火的。安排住宿以后,安排在谁家,谁家的活我们就都都包了,看满街都是剧团的人员挑水、劳动。村屯的老百姓高兴地说老八路又进村了。农村大部分都没有俱乐部,我们演出就以学校为主,学校院子里一般都有平和地方,找个平和地方,挖两个坑,埋两个杆,挂好幕,就准备开始演出。

农村没有俱乐部也不买票,我们演出就是包场的形式。根据农村的人口多少、经济条件好坏,给俩儿钱就行,三十五十的,十块八块的,还有不给钱的。这样有的时候,我们演一个地方,连补助费都挣不出来,只好演两个地方,最多演三个地方。当时演员的补助费是一天四毛钱。这是在农村。

在咱这抚松,还有三个大乡镇:松江河、泉阳、露水河,这三个乡镇下面所属有林场,每个乡镇都有十个八个的林场,林场和林场之间,交通靠小火车。小火车特别小,用它往外拉原木、木头,每节车厢上面可以放东西,我们就坐在车厢上。到了演出地点以后装台卸台,林场那里一般都有职工俱乐部了,观众就可以买票了。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受欢迎,因为林区交通不方便文艺团队不常去。除了我们本县剧团,外面很少去林场演出。这是在林场。

抚松附近的厂矿企业这些地方,都是山里红评剧团的服务对象。所以说作为抚松剧团的工作人员,能吃苦是必须条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像走山路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在剧团干活,苦点,累点,都是小菜一碟。那时候山里红剧团经常组织下乡、蹲点儿,那时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我们就组成了一个工作队,参加万良公社,在那里有一个“五七干校”。我们到那儿去劳动,接受再教育。我们演员去了以后,都把头剃光了,白天参加劳动,吃食堂。全县的五七干校,当时各单位都有人参加。

“五七干校”的食堂吃饭是个大问题。有一天,听说剧团要组织人上山弄菜,我就主动报名了。我们剧团组织了四个人,一个是乐队姓刘的,他是个打大锣的,三十来岁。还有一个五十来岁的,是“反革命”,因为他是反革命,所以叫他干啥他就得干啥。还有一个女演员二十来岁,是我们戏校的师妹。我们每天上山弄菜,都非常卖力。上山弄菜,一个是非常累,翻山越岭的,另一个是很危险,因为长白山林区这个地方草爬子特别多。有一天,我们组的这位女同志,光这个脖子上就抓了六个草爬子。草爬子有毒,它叮在身上的时候,你很难发现,发现的时候你不碰它还好,你一碰它它叮得很紧的,往肉里钻。你把它的身体拽断了,都拽不出来。相对来说,我身上很少受伤。那个男同志干了两天就不去了,一个是怕草爬子,再一个是怕蛇。这样就剩我们三个了,我们三个就坚持每天上山弄菜,每天都够食堂吃。食堂的大师傅就说,你们挺奇怪的啊,当地的山野菜非常少,当地老百姓采菜都非常费劲,你们怎么弄了那么些菜?后来我们一把手就说,我们这个小杨啊,他家是农村的,从小在农村长大,会观察,站在山底下就能看出山上长什么东西。虽然这样说好像口气大了一点儿,却也基本上符合实际。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上山揽菜、扒药材、捡柴禾,这是经常的事儿。再一个我做事好琢磨,我总结出了一些采集山野菜的经验。就这样呢,这一年劳动,我们坚持给食堂弄菜。

还有就是下乡“蹲点”住在老乡家里,干家务活是常事儿,有的时候打扫厕所,洗猪棚,洗猪圈,这些活都常干。冬天用背筐背粪,上山送粪。白天送粪,晚间参加生产队的学习、开会。这都是经常事。

年,我参加了通化地区光华公社社教工作队。这一年的要求都很严格,伙食方面,吃豆腐都很少,大米、白面根本连寻思都不用寻思。有的老百姓家给做派饭,常吃苞米、角瓜,他也不好意思,于是少搞点大米。我们吃饭时,开始寻思是面疙瘩粥啊,后来发现是大米,就只好给他留下了。这一年就是这样度过的。那时候也经常演出,都是走村串户的。白天参加劳动,生产队干什么我们干什么,我们住家的烧柴我们都自己负责。再就是排练一些演出节目。一年工作以后,我被评为五好工作队员。回到抚松县评剧团,剧场里面大字报就都贴满了,批走资派,批反动学术权威,批四旧。这时,已经开始文革了。

年,抚松县评剧团整个运动开始了。剧团的文革,因为受全社会整个文革的影响,基本跟外界的形式,主要就是写大字报,喊打倒走资派,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再就是破四旧。剧团在文革初期针对团里的当权派,大字报也很多,特别是对原剧团的班子,大字报更多。这时期出现了一个事件:侯氏管家人,年年都是优秀共产党员叫杨文凤,文革初期就投江自尽了,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猜测,一猜测,就批判。说是由于她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人对她施加压力,所以才自杀了。因为她全家没有人,就她自己一个,死了也就死了,剧团费了挺大力气,在社会的帮助下,在大江里找到了杨文凤的尸体,把她埋葬了。虽然事情平息了,但是舆论总是避免不了的,大字报很多,揭发了很多问题。这个事件对剧团轰动很大,也一时轰动了全县。

再一个就是社会上破四旧,抚松一中的破四旧红卫兵那时候眼睛盯着剧团,要抄剧团。当时造成的舆论很凶,那怎么办呢,剧团就自己寻思:你们是红卫兵,我们是红艺兵,那时候剧团成立了红艺兵,内部成立一些战斗队,开始叫战斗队;我们那个叫红旗战斗队。我们战斗队成立了以后,以队为主,成立了造反大军。大军在社会上和红卫兵比,大军肯定是主要领导了。这样就造成一种对立情绪,你一成立大军,我就成立兵团,像我们的红旗战斗队就改名叫红旗兵团,就以这两个组织为主。内部就是批当权派,对外防备社会上的红卫兵。当时的红卫兵要抄剧团,要烧剧团服装。剧团实在没办法了,就把人员组织起来,都搬到了舞台上睡,把做布景用的大举子,上面的钩子尖都直过来,万一红卫兵去闹剧团,好反击;就这样,一时弄得剧团不得安生。红卫兵去了几次,吓唬演员,有一次吓哭了两个演员,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剧团实在没招了,就把服装都捯饬出来了,挑了最好的,质量优良的,把它藏起来了,其他的质量一般的,上面有花纹的,有龙有凤的,所谓的四旧,拆了一些,毁掉了一些。有一天,红卫兵去了,把这些服装装上车,运到当时二小学的操场上,去烧毁它。这样,剧团就把这场风波好歹是应付过去了。

社会上的打砸抢和武斗,对剧团内部冲击不大,像我们那个战斗队,就是写大字报,上面怎么批,我们跟着学,有时候联系本县的战斗队。大字报喊打倒的口号,很凶,特别是当外界是要冲击剧团的时候,我们喊得更凶。就是你们看看我们也不是在“保皇”,我们也是在批斗。我们这个战斗队的队长也是原来的团支部书记,他来了一段时间后来就调走了。他是个大学生,那时候抚松县的大学生特别少,不长时间他就调走了。后来我就是战斗队队长,主要就是写大字报,然后就是看书。秘书文稿由下边的人写,我主要就是看书。像那个四大名著,我都是那时候看的。四大名著平均每天能看两三回,其他的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是那时候接触的,那时候去看书都看迷了。后来看到眼睛那程度,看见灯光像雨后的什么也看不着;吓得我不敢看了,赶紧休息休息,好了再看。

上学的时候,我学习不好。我小时候从一年级开始,和剧团那位姓赵的一起念书。我七岁上学,老师嫌年纪小,我八岁又去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考第一他考第二,后来我考第二他考第三,我考第三他考第四,年年如此往后推。时间长了吧,没有做作业的时间了,回了家,撂下书包就干活,所以说作业很少写,学习成绩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等到考中学的时候,我第七,赵同学第八,一个班就八个人,就这个程度。我这文化水平都是在文革期间,写大字报锻炼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成天不是捧着书就是捧着字典,成天捧着书,那时候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那时候我们剧团也没忘了演出,没忘了上山下乡,剧团在利用一切时间参加演出活动。后来有一年,我出了事了,回家养了一年。怎么回事呢,那时候我在剧团管音响效果,当时演样板戏《沙家浜》,我管音响效果就是负责剧情中的枪炮声。当时我寻思:枪炮声音响,我去武装部要手榴弹拉火,我把它放在牛黄解毒丸的盒里头,里头再搞上药,然后一拉,造成的声音就会挺大。那些玩意儿我管,平时剩下的火药我都放在了书包里头。那书包是我借一位老李头的。后来有一天夏天,他管我要。那年我有了女朋友了,在女朋友家时,我想着把包还给老李头,就把书包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我就在那倒,忽然我就听见轰隆一声,把我炸愣了,我一抬头,发现头上一堆的黑烟,脸上和胸脯,灼热烧得挺厉害。我一低头:坏了,原来书包里装了一些弹弓石子,里头装了炸药盒子,还有装药的一罐头瓶子,当时我都给忘了,不小心把带拉火的炮,一下子给拉响了。这一下把我弄伤了,但那还不算炸伤,挺庆幸的,玻璃瓶子没把我扎着,就是穿的衣服都给烧焦了,脸特别疼。后来回家一照镜子,脸黢黑黢黑的,身上也黢黑黢黑的,都给烧了,烟熏火燎的。之后找医生看,医生给我开了一个药方:用中药大黄和冰片,调和了香油以后往伤口处抹。抹上以后完了啥也不能干,就住在我对象家,成天躺在床上。夏天天热,我对象就给我扇着风,我就养病。这样养了一年,那一年也是我们县文化大革命搞动乱时间最长的一年。我在家养病,就把这个阶段给度过了。那个时候我听说社会上有一个造反派给我造舆论,说我制造武斗的工具炸伤了。我也没去解释,事实也没必要解释。就这样,我养了一年的伤,躲过了一年的武斗。当时,我们县的人抢枪,我们剧团的人也抢枪,那时候手枪、冲锋枪,还有有土炮都很流行。

后来,我病养好了,年。我和我对象结婚,选在68年8月18号,为什么要8月18呢?一个是求“发”的谐音,另一个有一年8月18号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纪念日,所以选这个8月18号结婚。结婚期间,我的伤已经养好了。那阵剧团正在排练反映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吃人奶喝人血、剥削老百姓的剧目故事。剧情特别悲,成天哭哭咧咧的。我即便结婚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就结婚的当天休息,第二天照常上班,照常排戏哭啊咧啊的。当时就是就这样。

到了年,抚松县评剧团就解散了,浑江市成立了样板团演样板戏,把浑江市三区三县的剧团演员都抽调到这个样板团。那个时候我在剧团生活有点够了,所以这个样板团我也不太愿意去,就留在了抚松县。后来抚松县长考虑了,抚松县正常文艺活动总是要有的,他要留下一部分人,剧团虽然没有了,但是需要将抚松的演员分配在工厂里。我就到了印刷厂,当时印刷厂分配的演员最多,十来个。我到了印刷场了以后,就当了印刷工,上机器。我在想,不年年喊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吗,这回我也成了工人了,好好改造吧。就这样上班练习技术,天天在这个机器上“西通咣当西通咣当”地练技术。没几个月,我们这些演员就能够顶班了。

我们印刷车间大的印刷机就一台,16页,大的布告那么大,我就在那台。后来厂子让我当带班班长,我也挺重视,就是带班搞印刷。有时候厂子党支部开党员会,领导也叫我领着学习,对我挺重视。我说我不是党员干吗让我领着,领导说让你带着学习,可以提高觉悟。这个时候县里有文艺活动了,领着排戏演戏,这是主要任务。这次排演是因为:浑江市那边有一个村子发生了火灾,火挺大,吉林省去参加救灾的人很多,参加救灾以后,浑江市就成立了慰问团。这个慰问团演出的任务落实到了抚松县,抚松县就以印刷厂选的演出队伍为主,抚松制药厂也有一批,还有从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抚松的那一群著名演员,都一起参加,我们在一起排练活动了挺长时间。我们也跟那些长影演员学到了很多东西。

年,抚松县决定恢复文工团。我寻思在印刷厂干业余的不如干专业的,业余的虽然不耽误工作,但是工人也会有反映,惹得领导也不满意。我一想,干脆回剧团吧,就这样,年我又返回了抚松县评剧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