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复色 http://m.39.net/pf/a_6185659.html 我是年12月年从大安煤矿调到工业局的,当时局长是王承惠。在工业局干了一个多月,局长找我谈话,“你在局里属于黑干部,没有编制,酒厂领导看好你了,还是去酒厂吧。” 《酒厂飘香几十年》 口述/巩雁栋整理/崔忠潘洪庆 地方国营抚松酿酒厂位于抚松镇香江路号,原厂区已开发为住宅区,就是现在阳光A区。临街的那栋住宅楼,抚松老百姓还习惯的称为酒厂家属楼。 抚松的酿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年通化人来抚松开办的裕盛泉烧锅。年,有人开办了瑞盛涌烧锅,同时制油。那时,抚松有大小烧锅五家,年产散装白酒0.2万吨左右,主要销往临江、辉南。年,成立抚松县葡萄酒株式会社,生产葡萄汁,经大连运往日本。年日本投降以后,该会社关闭。 解放前,抚松已有大大小小的烧锅若干,其中名气比较大的就是裕盛泉烧锅和瑞盛涌烧锅。年,通化专署接管了裕盛泉烧锅改名东记烧锅;抚松县民主政府接管了瑞盛涌烧锅,同时接管中和顺油坊成立抚松县制油厂。 年,东记烧锅交给抚松县民主政府管辖,年改为抚松县第一酒厂。同时,瑞盛涌改为抚松县第二酒厂。 东记烧锅刚接管过来的时候,先是由一个叫孙富堂的老党员负责看管,后来他当了采购员,负责采购,还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年,两个酒厂合并为抚松县酒厂,就在东烧锅的位置。年,抚松县酒厂与抚松县制油厂合并为抚松县酒油厂。 年,酒油厂的制油车间交给粮食部门管理,抚松县酒油厂改为抚松县酿酒厂。年,除了生产白酒外,还生产葡萄酒、丁香葡萄酒、人参红梅酒。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承包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生产有了新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继建地下窖两座,箱容50吨;水泥塑料池4个,池容白酒吨;发酵桶一个,桶容20吨;储存桶一个,桶容40吨;购进过滤器一个,装酒机一套,酒泵一套,开发新产品11个。 年,酒厂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职工人。年,利用抚松酿酒厂的部分厂房和设备组建抚松县制酒厂。年抚松县酿酒厂破产重组为抚松县参乡酿酒厂。年3月成立抚松县龙源酒业。 酒厂生产的长白山三鞭酒、参王御液等四种产品获国家级奖;天池酒、长白山三宝酒、草莓酱罐头、红景天系列高级营养酒四种产品获省级奖;参宝液获市级奖。 酒厂职工的奖状、工作牌及酒厂老商标 我是年12月年从大安煤矿调到工业局的,当时局长是王承惠。在工业局干了一个多月,局长找我谈话,“你在局里属于黑干部,没有编制,酒厂领导看好你了,还是去酒厂吧。” 我到酒厂报到的那一天,正好赶上过小年,厂里搞联欢庆祝。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在一起喝酒,有白酒、果酒。厂子派了滕培来、刘明文、尹云几个人出去打猎,打了一些狍子、野兔、野鸡什么的。酒厂在大方村有几亩地,种豆子换的豆腐。那天大家玩得挺开心,喝了不少酒。 酒厂就在以前东烧锅的位置,围墙是用大坯砌的,接近一米五宽。四个角各有一个炮楼,四周围墙上都有炮眼,炮眼是里面宽外面窄那样的。等我去的时候,就剩下北墙东西角的两个炮楼了,但围墙还在。前面靠大街的地方盖了房子,就把大墙拆除了,那时候已经是砖瓦房。 进了酒厂大门,门中间是过道。过道东面都是办公室,厂长办公室,会计办公室,供销办公室,过道西面就是酒班。整个酒厂,加上办公室人员才40多个人,男的多,几乎没有女的,好像会计是女的。 李兆德是书记兼厂长,曲官礼是副厂长。会计是杜元茂,出纳员是王桂兰。工会主席李全发,是工人兼职,不脱产。团支部书记车延岭,他后来去了公路段道班。还有一个管教育的叫韩桂兰,她是老师,负责扫盲,教工人文化,后来去了印刷厂。 前排左起:李延林、赵双义、姜长友。后排左起:丁某某,王宝贵。 酒厂院里还有两个外单位的车间,一个是抚松县食品厂的糖果车间,车间主任姓董,后来去泉阳做酱油了。糖果车间还做过面包,有一个叫隋九岭的,后来也自己做面包了。还有一个是药厂的粉碎车间,这个车间主要是粉碎中药材,然后运到药厂,生产药丸子。我们有时候也通过熟人,管他们要糖果和药面子。 刚去酒厂,安排我在酒班(白酒车间)干活,主要的工作是检斤。按照配料比例,工人们烧酒配料的时候,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用了多少水,我负责检斤记录。同时还负查看温度表。 那时候酒厂烧酒就一个车间,两个生产班组。酒厂有两个烧酒大把,就是烧酒的师傅。一个是老纪头,叫纪凤田;另一个是刘学仁。在解放前,纪师傅享受多个烧锅的劳金,也就是这几个烧锅都给他开工钱。这几个烧锅,在烧酒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都由他去解决。不管是哪个烧锅出的酒不好了,他都过去指点指点。 老师傅烧酒全靠经验,他们不相信仪器。那时候也有化验室,但设备和化验手段都不健全。刚开始只能化验酸碱度,连淀粉含量都化验不了。所以烧酒时,水分多少,酸度大小,温度高低,酒的度数,都凭烧酒大把的经验判断。把一两酒,放在碗里,点着燃烧完毕,看看还剩多少水,用来判断酒的含量。那时候不叫多少度,而是叫几个浆。我去的时候,已经有酒精计了,用酒精计测量酒的度数。 苞米首先要加工一下,刚开始没有粉碎机,用两个大铁滚子对着转。每个铁滚子直径有40公分,把苞米粒子挤扁就可以了。一开始用柴油机带动铁滚子,后来就用电了。发展到后来,就用粉碎机把苞米推成苞米面,这样,出酒率就高一些。 苞米粒子压扁以后,按一定比例,用稻壳子拌匀。苞米里面掺稻壳子是为了降低淀粉的密度,保持原料里有一定的空气便于充分发生反应。先用锅蒸熟,进行糊化,糊化后拿出来降温。降到一定温度以后,加入大粬,放在用柞木做的木头窖子(发酵池)里进行发酵。发酵池在地平面以下,夏天温度高,发酵3—4天即可,冬天时间稍微长一些。 粬母(半成品)车间,主要是做粬子和酵母。粬子的作用是用来把淀粉变成糖,酵母的作用是把糖变成酒精。大粬必须夏天做,把麦麸子、豌豆、大麦、小豆,按照一定比例配比,粉碎了,脱坯。然后放在封闭的屋里,在适宜的温度下,和空气里天然的菌类发生反应,产生各种菌。一层绿的,一层红的,一层黄的,一层黑的,不同的菌类显示不同的颜色,这里面就有酵母菌和曲霉菌。 酒班烧酒主要的设备就是大铁锅、冷却器。锅灶在地平面以下,是特制的烧酒的铁锅。锅的直径一米左右,铁锅的前后横穿着一个管道,是透气的。火从铁锅的下面进去,到了铁锅的后面,从透气的管道又到了铁锅的前面,然后围着铁锅转一圈,就上了烟囱,这样加热快、还均匀,这就是人们把酒坊叫烧锅的原因。 铁锅里烧的是水,铁锅的上面是帘子,帘子是用苞米秸子、高粱秸子穿的。帘子的上面,是发酵好了的原料,发酵好了的原料叫醅子,这个醅子里面已经含了酒精。 醅子上面是甑,甑上面盖着排盖。铁锅烧水产生蒸汽,蒸帘子上面的醅子,酒精达到78度就可以变成蒸汽,挥发出去。 排盖上有个管,把酒精蒸汽导入冷却器。冷却器用凉水冷却,冷却以后就变成了酒。冷却器是专门从外面请的师傅用锡做的,我亲眼目睹了师傅做冷却器的全过程。现在不用锡了,因为锡含铅量比较高,都用铝合金和不锈钢的了。 前排左起:姜长友、尹云、某长友;后排左起:某某、杨敬贵。 第一遍把坯子蒸完以后,冷却产生一部分酒。剩下的还不是酒糟,叫酒烧子,酒烧子里面还有酒精。 把这一锅酒烧子,一分为二。然后再各加一部分新料,再发酵,用锅蒸,冷却产酒,就这样周而复始。 烧酒的主要原料,除了玉米以外,还用橡子、伊拉克蜜枣、范家屯糖厂的糖稀烧过酒。橡子烧的酒口感苦,伊拉克蜜枣烧的白酒好喝,口感发甜。有一年,负责采购的孙富堂病了,领导安排我去范家屯采购糖稀。那时候是通过铁路运输,需要申请车皮,由于车皮紧张,一直等到大年三十才轮到我们装车。 我刚去酒厂时,整个酒厂一天能烧一吨白酒,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到了七十年代,市场需求量大了,最主要的是抚松药厂需要大批量的白酒,每年需要吨左右。县里就让改造白酒车间,扩大生产规模,每天能烧6吨白酒,年产白酒吨左右。 建厂初期,我们酒厂只负责生产,不负责对外卖酒。产了酒入库,副食品公司来提酒,然后批发到各个供销社。药厂需要提酒的话,直接到酒厂来,副食品公司派人跟着来,看看药厂提多少酒,记账即可,就不用到副食品公司了。 当时通化地区各个大的供销社、国营商店,都专门设置一个大酒缸,写着抚松白酒。浑江食品公司来抚松买我们的白酒,考虑到浑江也有酒厂,怕影响同行感情,我就偷偷摸摸的押车给他们送酒。 酒糟在那个年代也是紧俏物资,一开始都是县里直接调拨给饲养场。后期,县里的养猪办在酒厂专门成立一个办事处,负责卖酒糟。养猪办开票,我们按照票付酒糟,一筐酒糟50斤,五毛钱。 后来,酒厂开始自己养猪。一般存栏30来头,逢年过节杀猪分肉。开始在厂子里养,后期顺江队给了一块地方,我们还盖了两间房子,专门有人喂猪。 年,酒厂要精简人员,动员全厂人员都写申请。我那时候还没结婚,想回石家庄,就不太想干了,也提出了申请。那时候我已经在粬母车间了,技师刘汉臻看好了我,把我从原来的车间要过来。秋天精简结束,没有我。 年,上仙人洞赶庙会。途中,我师父刘汉祯说:“你们大安煤矿来的这几个人,工资比酒厂的都高,厂子里可能要降低你们的工资。”我听了以后很生气,就想回厂子大闹一场,然后辞职回石家庄。刘师傅拦住了我不让我找领导。我那时候工资接近51块,酒厂工人工资不到50元。 过了几天,酒厂开全厂大会,就一件事,公布调工资名单。那时全厂一共不到50个人,我的工资由不到51块涨到了53块1毛6。最后,厂长在会上解释说,“小巩的工资不是酒厂说了算,需要工业局批。”年,我师父去世了,我就在这个班组领着干活。 送张祥学去工业局工作。前排左起:孙成仁,张祥学,陈巨峰;中排左起:张有才,刘锡余,巩雁栋,郭仁章;后排左起:王德海,王明义,李云庚,戚悦贵 年,粮食系统打算在西粮库建一个酒车间,县里就调酒厂的安××和林书平两位烧酒师傅去帮忙筹建。后来酒车间搬到县粮库院里,归粮食局知青办管,知青办主任叫郑佩英。粮库在中间,酒车间在粮库下面,粮库上面是粮米加工厂。 这三个部门在一个大院子里,中间用板杖子隔开,留有小门,工人们可以自由穿行。过了一段时间,靠近酒车间建了个饲料加工厂,成立了饲料公司,酒车间归饲料公司管。林书平当酒车间主任,干了几年就退休了。年,在粮米加工厂的院里建了果糖厂,粮米加工厂成了糖厂的粉车间。 前排左起:李全发,李长发(副厂长),王德善,王承惠(书记),王德海;二排左起张素梅,巩雁栋,张喜财,郭仁章;后排左起:于德永,刘锡余,李云庚,李杰,李明义 年左右,酒厂开始生产草莓酱。生产草莓酱是季节性的活,生产期20多天,最多时有多人,昼夜生产,两班倒。草莓酱通过省外贸,从大连口岸出口日本,换外汇。 那时候只有生产队才允许大面积种植草莓,县里很支持我们,规定全县的草莓先供应给我们,不允许私自卖。我们在各个乡镇供销社设点收购草莓,派车去拉。如果在市面上发现私自卖草莓的,一律没收。 酒厂职工姜长友与朋友 草莓收上来以后,先是在水泥池子里用水冲洗,冲掉泥沙、草叶,洗两遍。然后初选,摘掉草莓把,挑出来腐烂的、不熟的、虫子咬过的。然后再精选,把草莓一个一个地挑选出来,个顶个的都是好的,一点树叶也没有。 先是熬糖浆,在大锅里按一定比例加入水,熬到糖浆含糖量百分之七十,把糖浆放在大缸里待用。 挑选出来的地果放在不锈钢的双层釜里煮,去掉部分水分。双层釜,中间是蒸汽,要达到三个压。熬好的草莓按要求搅拌成酱,一定要用木头铲子搅拌,不能用铁的,以免草莓变色。再把糖浆倒入双层釜里和草莓一起熬,草莓和糖的比例是1:1.1,熬到糖度达到66度。 草莓酱熬好以后,趁着热,装入已经消毒的罐头瓶子里。放入开水锅里煮15—20分钟,灭菌。逐渐冷却,防止炸裂。然后,把冷却形成真空的草莓酱罐头放置20天左右,观察一下,把泄露的、没有形成真空的挑出来,合格的贴商标装箱。 年,酒厂购进玉米脐油加工设备,成立玉米脐油加工车间。日可提取玉米脐公斤,生产脐子油公斤、脐子饼1吨。这样,极大改善了白酒的品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年,通化地区抽调所有的酒厂骨干力量到通化白酒厂搞实验,主要课题就是纤维素酶烧酒。当时粮食短缺,这个研究项目的优势就是用苞米秸子、苞米胡子替代苞米作原料烧酒。 抚松酒厂一共去了五个人,烧酒大把刘学仁,做粬种的李全发,做粬子的王德海,搞化验的姚立明,我是培菌的。我是后去的,那时候我在抽水芝阳下乡,酒厂打电话到抽水乡找的我,抽水乡书记是孙成功。 一个月以后,实验成功,出了一本书《纤维素酶酿酒操作法》。这本书的前半部是由我执笔定稿的,后半部执笔定稿的是柳河酒厂厂长。 过了一段时间,通化地区来人检查纤维素酶制酒推广情况。吃饭期间,通化轻工业局局长想起了我,让我去。去了以后,边吃饭,边聊天。局长得知我还是工人,不是技术员,就提出:“他们上一次去搞实验的,现在都是技术员了。小巩怎么还是工人呢?” 没几天,县工业局就让我填写了技术员的表。不久,县工业局下文,任命了一批技术员。同时下文的技术员还有我们酒厂的郭仁章,他是跟着刘全发做粬种的。我是白酒技术员,他是果酒技术员。还有木钟厂的刘茂林,他先后任木钟厂副厂长、果糖厂副厂长。 年,管生产的徐诗文,年龄挺大了,有病住院。厂长王成惠找我谈话,安排我暂时替徐诗文管生产。当时,我不想干,只想搞技术。厂长答应,等徐诗文病好了,我继续回车间。最后没办法,暂时替他管生产。 一个月以后,徐诗文出院了,我就要求回车间,但厂领导不同意,让我协助徐诗文管生产。徐诗文退休以后,我就开始管生产了。这时候,我们就已经生产抚松原浆、二锅头、人参酒等瓶装酒。 年,酒厂厂长是宋永学,我是副厂长。年我开始当厂长,年10月离开酒厂。 后来,高义军,刘德茂、王家平、王树田、姜晶鑫等都担任过酒厂厂长,并研究开发了天池酒、老把头、东烧锅、裕盛泉、人参滋补系列等新产品。 酒厂为抚松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人员和酿酒人才。后期抚松的个体酿酒厂,有很多都是抚松酒厂技术人员开办的。现在的抚松县兴隆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在原酒厂厂长姜晶鑫的扶持下,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壮大起来的。 左起:潘洪庆、巩雁栋、崔忠 (图片由巩雁栋、王树田、潘洪庆、林海、安茂林提供) (图片部分人物没有标注姓名,因为讲述者一时想不起来;部分图片没有标注,敬请读者理解并予补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