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为广泛的越野系列赛——TNF长白山国际越野跑挑战赛于年9月10日凌晨在抚松县池西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拉开帷幕,全程赛道海拔m,累计爬升m,主要路段均为长白山西景区茂密的原始森林。 在此次国际赛事中,蓝天救援队有幸担任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吉林队自建队以来,第一次进入长白山山脉协助全省联动执行保障任务,因此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迅速组建了一支具备急救能力,参加过重大赛事保障任务的8人医疗小分队,并于年9月8日下午从吉林出发,前往抚松县参加此次挑战赛事医疗保障任务。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晚6点半到达抚松县蓝天救援队集合点,成为第一支抵达的外援保障队伍,并于第二天下午1点参加了全省蓝天救援互动保障队的赛前体能集训及户外、医疗培训等活动。 当晚11点30分,两车8名队员跟随蓝天保障大部队正式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行车,队伍到达长白山池西景区服务中心,并在起点现场参加了长白山国际越野跑挑战赛的开幕仪式活动。 凌晨1点30分,比赛正式开始,所有运动员冲进赛道,队员们穿好防寒衣物,跟随蓝天保障队正式进入景区。9月的长白山脉早已进入深秋,天气异常寒冷,公路两侧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空气中夹杂着树木潮湿的味道。通过半小时快速行进,大部队进入40公里处CP4打卡点和补给站,其他队友原地休息整装待发,但吉林队8名队员并没有休息,为了及早进入保障点,直接沿山地赛道进入丛林。在山地道路狭窄,伸手不见五指,雾气缭绕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下,在没有地图、没有GPS导航定位,甚至没有任何显要标志、路牌的情况下,通过多年保障经验,8名队员于凌晨3点30分率先进入42、45、47公里处保障点位,用最短时间,完成了点位布控及扎营工作,并开启警示设备,为后续保障队伍进入指明方向。 夜间定点定位及布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一支刚刚完成“7.13”抗洪救灾任务的吉林救援队来说,能够体验到山地保障任务,特别是长白山脉复杂的原始环境,更能提升队伍的救援保障水平和意志。在42、47公里的扎营工作中,队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相互帮助,在到处都是积水恶劣的环境下,快速完成帐篷搭建工作,并在四周洒下防虫药粉,防止昆虫及野生动物靠近。由于原始森林树木纵生,山地道路高低起伏,导致手台通讯十分有限,手机网络更是无法接收成为摆设。更难以忍受的是潮湿和黑暗。透过灯光可以用肉眼清晰看到水分散落在雾气中渗透进衣物。在黑暗中的恐惧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只有头灯和肩灯在漫无边际的漆黑夜里挣扎着闪出丝丝光亮。组委会在比赛前发现野生动物出没,致使赛事延后了几个小时,因此保障任务不仅艰巨,更透漏着风险的存在。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原始森林时,一夜没有休息合眼的8名蓝天队员早已准备就绪。5点05分,第一名参赛运动员顺利通过47公里点位,标志着医疗保障工作正式开始,随后大批运动员如同潮水一般穿过40至47公里保障点位处,到中午10点10分,最后1名运动员经过,吉林队路段保障任务圆满结束。但大家并没有放松警惕,8名队员进入CP5打卡补给站,开展下一个艰巨任务——跟随最后一名运动员完成50至64公里的跟随收容及移动保障任务。随后,8名队员变成两个小组,一组4人跟随前行。在路上,队员们不仅时时观察运动员身体状况,进入危险地段,还要警惕野生动物出没,时刻彰显出救援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经过6个小时阶梯跟随,我们超出了前指下达的预期保障任务,将最后一名运动员护送达到70公里处打卡补给站,并迅速抵达比赛终点与大部队汇合。经过前后近18个小时的努力,下午5点整,吉林队两车8人顺利完成本次长白山国际越野挑战赛的保障任务,驱车返回,并于夜晚10点30分安全抵达吉林市。 吉林蓝天救援队组建于年,是一支参加过抗洪抢险、城市内涝救援、实时处置各种环境下人员搜救任务的专业化团队。多年来,通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使全队各项工作发展节节攀升,先后圆满组织完成了年水上集训、巴图鲁山地越野、年吉马等大型活动保障任务,为我市乃至我省民间救援工作发展、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9月11日 联系我们吉林蓝天救援队致力于免费向公众提供:灾难救援、户外救援、医疗保障、无线电保障以及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