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三月十六,山神之寿。

祭祀山神,把头保佑。

放山快当,棒槌拿够。

风调雨顺,年丰人寿。

......

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

活动时间:

年4月12日(农历三月十六日)

上午8:00

活动地点:

抚松县北山生态公园山门和老把头祠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长白山间一派生机勃勃。农历三月十六日,是传说中山神老把头的生日,俗称“长白山老把头节”,是抚松地区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坚信,传说中的山神老把头,一直在默默护佑着长白山里的放山人、种参人,护佑着这一方神圣的山山水水和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苍生。解放前,当地百姓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堪比端午与中秋。

长白山山神老把头本名孙良,山东莱阳人,为给母亲治病,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采挖人参,在山里与异姓兄弟张禄失散。为了寻找兄弟,孙良顾不上吃饭休息,累饿而死在蝲蛄河边。死前发愿,身后化作长白山里的指路人,指引善良的人们挖到山参,早日还家,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此后,抚松百姓便奉孙良为保佑平安吉祥,发财去灾的山神老把头爷。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虔诚祭拜山神老把头,感谢他的护佑,祈求顺利平安。据年民国《抚松县志》记载:三月十六,系老把头之生日,现在放山人均祀之。是日,家家沽酒市肉,献于老把头之庙前。抚松人民对此节极为重视,然他处无之。

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长白山采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老把头传说在长白山区形成已有几百年历史,而“老把头节”祭拜活动在抚松地区民间也已经流传百年以上,老把头信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该地区民风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今“老把头文化”已经成为抚松地区民俗文化、人参文化的重要部分和符号,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传统的民俗节日,近年来,抚松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在北山生态园修建了长白山老把头祠,为百姓祭拜祈福提供了场所。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抚松地区百姓都会自发地举行各种仪式,祭拜山神老把头,祈求山神老把头护佑参乡众生,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山神传福祉,神草济苍生。年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将于农历三月十六(公历4月12日)在抚松县北山公园隆重举行,届时将有精彩的文艺表演和祭拜祈福仪式,欢迎各地群众前来参与祭拜,共同祈福,愿老把头护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首届长白山“山神节”祭拜活动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今年,长白山“山神节”祭拜活动将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隆重登场!

“山神节”都有哪些活动呢?

坐稳了

小编带您提前看一下山神节活动安排

首届长白山“山神节”活动安排

9:00——9:30

满族大秧歌

9:35——9:50

开幕式

9:58——10:03

起祭表演

10:05——10:15

祭拜典礼

10:18——10:38

祭祀表演

10:38——10:58

请神表演

11:30——12:30

午餐

13:00——13:40

祭祀表演

14:00——17:00

文化旅游发展交流会

17:30——18:30

晚餐

19:00——19:40

祭祀表演

20:00——22:00

内部座谈交流会

“山神节”看点指南

感受民俗

与山民一起,参与到对山神的祭拜之中,亲身感受地域民俗。既能感受长白山地区的民俗风情,也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图片来自于网络)

萨满文化

最能体现和代表“仙”和“神”文化、并存活到今天的,就是“萨满歌舞”和“萨满祭祀活动”了。本次“山神节”,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特别请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满族秧歌”、“单鼓舞”传承人、乌拉满族秧歌队与乌拉陈汉军旗常学坛萨满进行展演。通过展演,您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性文化艺术表演形式,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艺术活动氛围!

(图片来自于网络)

敬畏自然

在对山神的祭拜中,可以领略、感悟远古先哲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唤醒人们对于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明白人类是与天地万物同生共存的。因此这也是一次很棒的亲子活动的机会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活动时间

年4月12日(阴历三月十六)

活动地点

吉林·抚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萨满文化馆

更多精彩,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呦!!!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癫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