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0710.html

小编注:在白山湖地区和两岸有很多早年闯关东的移民,如果你是山东人来白山湖,沿江各个村落到抚松县城,你都会听到那非常熟悉的乡音。

?还记得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开年大戏—《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韩国庆老师写的这段老金厂的传说,恰恰是当年闯关东的写照。

作者韩国庆

老金沟是一条绵长而开阔的沟谷,上通老金厂,下达白山湖,横贯东西。老金沟位于红石林业局白山经营所辖区,缓躺于白山湖左岸,游白山湖乘船逆水上行,约半小时可抵老金沟沟口。

老金沟沟口,因白山湖水位提升,淤满一碧湖水,使白山湖豁敞了很多。老金沟沟谷全长28公里,沟谷内,杨柞柳榆树种齐全,山珍野果琳琅满目,奇花异卉争芳斗艳,山泉溪水涓涓潺潺。

当年,为何要把这条沟谷称之为“老金沟”呢?这条沟谷又为何直通“老金厂”呢?对此,笔者在考察前曾猜测到与金子有关,事后,果不其然。

在过去,东北有句方言一直延续至今,这便是“老”字。东北方言中的“老”字,并非单指时间上的概念,字意本身,也被外延了很多,人们将“老”字,泛指“多,很多”之意,如“老了”,“老鼻子了”,皆指众多而言。所以,“老金沟”便可释为有很多金子的沟谷,“老金厂(场)”,亦可释为有很多冶炼金子的厂(场)子。那么,“老”字何来?又怎为“金沟”?这话就得从头说起了。

老金沟的传说

话说清朝中期,老金沟里一夜间涌进了一大批讨荒者,他们仨仨俩俩,拖儿带女,都是从山东滨州一带过来的。据说那年,山东滨州一带连年大旱,河涸地裂,蝗灾遍野,粮食颗粒不收。所以,人们都举家搬迁,从遥远的山东滨州来到了东北的“老金沟”。

为啥要到这儿来呢?原来,当年在山东滨州一带,曾有人来过东北,在茫茫的林海里,挖到了不少金子,成了暴富。这些人回去后一宣扬,那里的人们就都想闯关东了。可这年,又偏偏遇上了滨州大旱少雨,所以,就出现了整屯子整屯子的人流奔向了东北。在这些人流中,一部分人是为了逃难,一部分人则是为了淘金。

人流中有一户姓金的人家,老两口领着六个孩子,上到二十好几,下到十二、三岁,清一色男孩。六个孩子各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相貌堂堂,可就是有个坏毛病——懒。这不,一到老金沟之后,盖房种地,淘金砍柴,都是老两口的活儿,六个儿子齐刷刷地站在旁边看,也不知从哪儿插手,真是穷家生娇子啊!

金家老两口也有个毛病,嘴笨,不爱说话,手脚却勤快利落,又心灵手巧,所以,家里家外的活儿两人全包了。用老两口的话说:指使他们干活儿还不够费劲的,干不好还得自己返工,不如自己干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给孩子们惯下个坏毛病,一个比一个懒,有点活儿就大懒指使二懒,二懒指使三懒,三懒指使四懒,一直往下排。特别是到了老金沟以后,老两口整日里进山淘金、种地,早晨天不亮就进山,晚上很晚才回来,六个儿子就更没人管了,毛病也越来越突出,整日里没事做,都躺在院子里晒太阳,一个个养得肥头大耳,白白胖胖,就是不干活儿。

可时间久了,金家的六个“少爷”便出了名,因懒得出奇,大儿子都快四十了,还没娶上媳妇,老二、老三就更不用提了,都是光棍一条。哪家的姑娘肯嫁给金家呢?

话说这一年冬天,临近春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老两口出来已经快十年了,都想回山东老家看看各自的亲人。可这一走,就得一个多月,老两口不放心六个儿子,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个好办法。于是,金家老两口便开始烙饼,烙了一天一夜的面饼,又摊了一天一夜的煎饼,把吃的喝的全部准备好了,并对儿子们嘱咐再三,才起程上路,回了山东老家……

一个月后,老两口回来了,还好,面饼吃没了,煎饼还剩六张,老两口暗自庆幸,幸亏及时回来,不然晚回来一天孩子们非饿坏不可。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六个儿子在家相安无事儿,可老两口却来了事儿。

原来,金家老两口自回滨州以后,正赶上滨州闹瘟疫,回来后,就都染上了,不久,便双双病倒。

为了给二老治病,六个儿子把家里的钱全花光了,花光了钱,又开始卖家产,家产卖光了,又开始张罗卖房子。就在六个儿子刚刚把房子卖掉,老两口就都不行了,金母先“行”一步,只剩下了奄奄一息的金老汉。

金老汉这几天喘气十分困难,出气多,回气少,可眼睛总是盯着六个儿子,瞪得溜圆,就是闭不上。

一天,金老汉突然坐了起来,喘气也均匀了,还喝了点水,他就把六个儿子全都叫到身边断断续续地说:“我怕是不行了,这两天还有点气力,怕是回光返照了。”金老汉说到这儿,喘了几口大气,接着又说:“我在山东平原种过地,又到东北大山淘过金,这辈子也没留下什么,只给你们六人一人留下一坛沙金,每人一份。”说到这儿,金老汉的声音突然变小了,眼睛也似闭非闭,接着,身子一软,便倒下了……

这时,六个儿子一阵乱喊乱叫,金老汉才微微地把眼睛睁开,有气无力地又说:“我把这些金子都埋在了这条沟谷里了……”说完,金老汉抬起手,向老金沟的深处一指,便一日大气窜得很长很远,再也没有收回来。

金老汉死了,六个儿子大哭了一场。

安葬父亲的当天,六个儿子就用卖房子的钱买来了六把锹镐,沿着老金沟沟底向上挖去,去寻找父亲留下的六坛金子。

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老金沟里每天都出现一片片新翻的空地,为了不让空地闲着,六个儿子买来了菜籽、粮种,种在了空地上。哥几个挖一片种一片,收一片挖一片,渐渐地,在这片新开垦的土地上,结出了很多粮食和蔬菜,还挖到了不少埋在地下的碎金子。可是,就是不见父亲埋下的六个金坛子,没办法,只能不停地挖下去。

谁知这一挖就是六年。六年里,金家的六个儿子不但用种粮种菜的钱盖了六幢新房子,还用挖到的碎金子娶上了媳妇,小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这天,哥几个终于把老金沟挖到头了,最终还是没有发现父亲所说的六坛金子。哥几个便坐下来休息,休息时,又谈起了父亲临终前所说的话,大家一推敲,再仔细一琢磨,才发现父母根本不可能有六坛金子,更不可能把金子埋在沟谷里。于是,就决定回家,不再挖了。

当哥几个站起身来,正准备回家的时候,回头一望,看到老金沟里一片稻谷金黄,金光闪闪,十分耀眼。这时,哥几个才恍然女悟,茅塞顿开,原来这就是金子,这就是父亲所说的“金子”,父亲的用意皆在于此。哥几个你看我我看你,都会心地笑了。

最后,哥几个决定在老金沟的尽头,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为父母建一座阴宅,永远纪念和感谢父母之恩。

第二天,六个儿子都来了,谁知刚一破土开穴,便发现了黄金,那黄金足有黄豆粒般大小,一层压着一层,一片连着一片。于是,六个儿子就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建起了六个炼金厂,每人一处,开始了挖金炼金生涯。

从此,这个地方便叫“老金厂”了,而这条通往“老金厂”的沟谷,因盛产黄金,便叫“老金沟”了。

韩国庆老师简介:

韩国庆,笔名寒风、石月一、石月、紫丁。祖籍吉林省桦甸市。韩老师文学作品多为诗歌、小说,又集中森林题材。作品由余篇(首)组成,散见于国內外报刊杂志上,小说、诗歌为多数,被收入10余本集子,并获奖10余次。小说《青茬》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电视专题片《根深叶茂》在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并被十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聘为专栏作家和记者。年6月,他被中央电视台、吉林市电视台联合拍摄的著名电视连续剧《静静的白桦林》聘为特约民俗顾问、制片主任。《林莽风情》是韩老师为弘扬森林文化最新力作,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关东历史源远流长。

我爱故乡白山湖,所以我转了!

这下面都是免费的:一句祝福、一则启事、一条广告、一段心语、求购出售。望村民广为利用。您可直接写在评论栏里,经审核后显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