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2/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7845.html

《中国影像方志》抚松预告片

“奥壤灵区产神草,三桠五叶迈常伦。”——《人参》

这,就是清朝乾隆皇帝对人参的赞誉。

而这自然造化的“灵草”,成就了一座小城的繁盛。

这,就是被誉为“人参之乡”的抚松。

年,一支考察小组进入深山,在他们靠近长白山主峰进行调查时,一条隐藏在林海深处的大峡谷首次浮现在世人眼前。

这条位于抚松县境内的大峡谷,后来被称为长白山锦江大峡谷。从峡谷两岸到白云峰,沿途分布着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植物类型,为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长白山因此成为了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而被人们称为“地之精灵”的人参,正是长白山对抚松的无私馈赠。

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曾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为了向朝廷进贡长白山区的人参等特有物产,渤海国开辟了一条通往京师长安的“朝贡道”。

而在“朝贡道”的必经之路上,坐落着一座重要城池——丰州城。这座遗址,隐约透露着抚松这片土地多年前的繁荣和兴盛。

作为中国野生人参的重要产地,抚松一直占据着人参交易市场的主流。据《抚松县志》记载:(抚松)年可出参二十八万斤(14万千克)……出产额约占全国十分之七,总销营口,分销全球。

同时,《抚松县志》还有这样的描述:一班人结队成群入山求之,谓之挖棒槌,亦谓之放山。

放山人就是采挖人参的人。放山人中的领导者被称为“把头”,把头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

每一次放山都是充满艰辛和未知的旅程。在莽莽林海中,在满眼的绿色中要寻找到一棵人参,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一旦发现人参,放山人就必须把红绳系在人参的主干上,有灵性的人参才不会跑掉。

每当获取了人参,放山人都会将山参籽送回土壤之中,让他再次生根发芽,等待着与放山人的下一次邂逅。

放山,这种独特的民俗和传统技艺,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抚松人的精神境界。年,“长白山采参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这里的人们已不再靠放山寻参为生,但被山林养大的抚松人仍然深信万物有灵。他们始终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的新天地。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昨天的变迁,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抚松篇》

播出时间:7月27日21:53

监制/闫东主编/刘铭黄丽君

编辑/张兰戎骞黄嘉怡(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