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父亲乐意唠叨了。茶前饭后,时不时的在我们面前说起以前的事情。父亲年轻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在我们面前话不多,以至于我们兄妹三人,在家里有什么过分的要求,都和妈妈说,不太敢找父亲。 父亲最喜欢说的话题就是他想当年“闯东北”的故事,我们村的人都把他们从山东来东北谋生的过程叫“闯东北”。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从山东来的,只是时间早晚。他们有一个说不完的共同话题,那就是“闯东北”,也就是我们官方说的“闯关东”。“闯关东”这个词是我自从看了李幼斌主演的电视剧《闯关东》才知道的。 昨天回家看父母,中午妈妈包了我最爱吃的包子,萝卜猪肉馅的。根据我爱人的要求,没敢多放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想着保健养生了,不敢多吃肉。饭后茶,又说起了“闯东北”的话题,不过这次是我有意提起的,因为我想把老父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这件事我谋划了很久了。 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包子这是老两口在往外捡包子我们老家在山东莱西县店埠镇后埠村,因为我小时候为了读书,在山东爷爷家住,住到十六岁才回到东北,那个时候我总往家给父母写信,这个地址我记得清清楚楚。 据父亲讲,应该是六三年的春天,村里闹饥荒,父亲那年21岁,就和村里的一个本家,叫崔乐兴的一起踏上了“闯东北”的路程。父亲说,那时候他们离家“闯东北”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糊口,能吃上大饼子。另一个目的就是能说上媳妇。因为那几年山东老家除了吃不上饭以外还找不到媳妇,村里的光棍多,后来我三叔一辈子就没取到媳妇。 父亲这次的目的地是黑龙江,因为里有个老乡,是早些年来东北的,听说混的不错,就想去投奔他。一路的艰辛就不用说了,和李幼斌的《闯关东》差不多,两人在佳木斯下了火车,找到了老乡崔恒学。那个时候如果没有熟人介绍,也很难落脚。找到老乡以后,听说附近的田生林场招人,就坐着小火车去林场。结果由于父亲和崔乐兴没有入山证,被查出来了。那时候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关里的人随便跑到东北来的,大家都把这些人叫“盲流”,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盲目流浪的一个群体。于是父亲和崔乐兴就被当地政府收容,连同其它的“盲流”一起被遣返回家了。 到了莱西火车站,离家就不远了。但用我父亲的话说,也没有脸回家啊,就这样灰突突的回来了,挨饿是次要的,关键是让父母失望,左邻右居的笑话。于是两个人一商量,没敢回家,在莱西老乡家买了十斤地瓜干,求老乡给蒸熟了,当做干粮。这次黑龙江是不敢去了,去吉林吧,那里也有个老乡,在通化,听说那里也挺好,大饼子管够,就是随便吃的意思。两个人饥一顿饱一顿的到了通化,好不容易找到了老乡刘银杰(音)。那个时候只要有熟人介绍,生产队还收人。因为父亲那时候营养不良,长得比较瘦小。生产队队长怀疑父亲干不动活,就提出要试用几天,让父亲和崔乐兴往地里送粪。父亲说行,这活能干,但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能不能先借给我一双鞋啊,我脚上的鞋不行了,穿不了了。队长是个好心人,就回家把自己冬天穿的靰鞡鞋拿出来给父亲穿,没办法,那个年代,谁家也不可能有多余的鞋。虽然现在是夏天,那也得穿啊,总不能光着脚干活。父亲和崔乐兴经过试用,在孟家沟算是落户了,这个屯子离通化还有一百多里路。就这样在这里干了两年多。 靰鞡鞋拍自抚松县《闯关东博物馆》屯子里生活有母女三人,大女儿和父亲年龄差不多。由于父亲人能干,还善良,这个母亲就看好了父亲,想要把大女儿嫁给父亲,这样她们母女三人也有了个依靠,毕竟家里需要个男人。考虑到父亲一无所有,人家母亲主动提出来,只要父亲给她大女儿买双鞋就算订婚了。就这样,父亲花了七块钱买了一双鞋做彩礼,算是订婚了。由于这个地方地里农活太累,挣得又少,父亲算来算去在这个地方自己都很难谋生,再养活她们一家三口就更是不可能了。于是和崔乐兴合计了一下,决定离开这里,直奔长白山脚下抚松县的松江河。崔乐兴有个亲戚在松江河,说是林场招工。于是,父亲和崔乐兴就离开了孟家屯直奔松江河,毕竟当工人比种地要好些。人家母女三人故土难离,这段婚事就不了了之了,每次提起这件事,父亲总是有点内疚。 到了松江河,不巧的是林场招工已经结束了,当工人的梦想破灭了。没办法,崔乐兴经过他的亲戚介绍,到了抚松的东岗落户,我父亲辗转来到抚松兴隆乡乱泥村落了户,父亲就是在这圆了他们那代人“闯东北”娶妻生子,大饼子随便吃的梦。 我父母现在在农村老家的房子父亲很知足,一边喝茶一边说,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好的社会,什么都不缺,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这四十年来真是享福了,感谢党的政策好。父亲说的这四十年,就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 我把我们这一代人戏称为“闯二代”,我儿子这一代人叫做“闯三代”。现在看,父亲的“闯关东”是成功的,我们“闯二代”兄妹三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有稳定的工作,生活富足无忧。“闯三代”中,我儿子现在中科院读博士,我妹妹家的儿子大学毕业在海南做生意,弟弟家的儿子正在读大学。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有可能就是“闯二代”或者“闯三代”。您有什么“闯关东”不得不说的故事,可以留言交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