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抚松下了一场春雨,丝丝凉意中带着清新。医院透析室内,透析患者王东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边接受着治疗,一边上网刷着抖音视频。护士长王立群走到他的身边询间他身体有没有不适,随手拿起空调摇控器把温度调高了两度。 “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对温度敏感,在透析治疗时要对他们身体进行保温。”护士长王立群说。 3月初,新冠疫情卷土重来,肆虐吉林大地。 名透析患者被集中在医院救治。 20台透析机日夜不停, 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不辞辛劳, 透析室内随时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医院透析室坐落在1号楼8楼,两部电梯可以直达。进入透析室疗区,护士代光杰在一台办公桌前书写着患者流调(流行性疾病调查)、测体温、量血压,患者进入专用的更衣室后,量体重,上机(血液透析)。就医流程规范、严格,一项都不能少。 集中救治,透析患者增加了一倍。这对于一周做三次透析的王东来说并没有感觉与平日有所不同,只是每天时间上做了调整,由每天上午改到了下午,如果有突发状况,会接到护士打来的电话通知。 调整的不光是患者, 医护人员的作息时间也被打乱, 从凌晨4时要工作到午夜零时以后。 每名医护人员最少要连续工作10小时, 中间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工作人员少,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每名医护人员都毫无怨言。患者透析时要配备两桶血液透析浓缩物,分为A、B液,每桶20斤。身体瘦弱的女护士张修毓一手一个,一轮要搬运40桶,一轮下来,汗水湿透衣背,两手发抖。 疫情的到来,让抚松按下了“暂停键”。公交停运,餐饮业停业。家住万良北山村的黄明星遇到困难,当他一筹莫展时,科主任刘利江打来了“明星呀,医院为你安排了住宿,你来吧。” 住宿的问题解了,吃饭怎么办? 黄明星从家里背来了大煎饼。看到黄明星的伙食,透析室的护士们每天都会给他送来盒饭,榨菜、水果、小食品等。黄明星感动地说:“五、六年的透析经历,已经和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感情,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无以为报。” “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战胜疫情。”透析室护士郭鑫有两个孩子,最小的才26个月。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把最小的孩子放到娘家照顾。每天凌晨4时到达工作岗位。开机、质检、按管路、穿刺、引血透析。这一系列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 患者多,医务人员有限。医生贾婷婷要比护士来得更早一些,她要在患者上机前下好医嘱,并随时查看患者透析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她会立即上前诊查,对症治疗。电脑前厚厚病历夹遮挡住了她的面孔。 “低盐、清淡饮食、控制水的摄入……”每名患者透析时,护士臧宏晶都要进行与透析相关的宣教,并随时观察透析机上显示屏的数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与患者及时沟通。 4个小时的透析时间,往往会让患者产生焦躁情绪。当听到护理人员耐心体贴的话语,看到那一双双微笑的眼睛,患者会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旁观者。透析室的医护们用忙碌的身影,疲惫的身躯筑起了抗“疫”坚强后盾,是这个冷春中的无名“英雄”。 来源医院编辑 吕洋审核 裴凌福 投稿邮箱 fsdstxm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