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72326.html 公仆情怀 ——已故原抚松县卫生局副局长武洪宝传记 武殿卿 今天的人们,当你在自家厨房中打开水龙头,看见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你在惬意地尽享其便利时,你是否还会想起,或许是听说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抚松饮水改良工作中,有这样一位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人。 他听从领导,服从组织分配,一生中曾多次转岗,都欣然接受。在抚松他曾任三道庙岭松江区文书,村小学教师,文化站站长,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医院卫生科先后任职。 年1月任抚松县卫生局副局长。从此,他更加努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出色地完成了抚松历史上第一次改水防病的光荣任务,且以突出业绩载入史册。 他给领导当参谋,积极建言献策改善饮水质量,努力控制和消灭地方大骨节病;请专家,他日夜兼程几上省城恳请省技术专家来我县调研论证;做方案,在决策之前,他奔走于各乡镇之间,不畏辛劳、翻山越岭实地踏查,为最终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 他,就是抚松县卫生局原副局长武洪宝(.6—.12)。 抚松大地上,涓涓流淌的河溪仿佛仍在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他昨天的动人故事,巍巍青山镌刻着他深深的足迹。他欣慰地长眠在参乡大地上,因为他曾为家乡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业,这里的人们也从未忘记他的名字——武洪宝。 ——写在前面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上个世纪末,有一位在我县卫生局战斗工作过的知名人士。当年,人们一提起这个人来,认识或不认识的,都为他竖起大拇指,不断称赞和感叹:“这个人很了不起,好样的,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好人。”他就是武洪宝。 武洪宝,年6月6日出生于靖宇县腰甸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生来体质不好,受到当地水土的影响,患有大骨节病,少年时因干不了农活,他的父母又非常心疼他,只好东借西凑把他送到抚松北关小学读书。 武洪宝虽然生长在农村,是地道的农家子弟,但他非常聪明,积极上进,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当年,李法公、丁元松都是他的好同学。后来由于家庭生活所迫,武洪宝只把小学读完了,就跟着父亲哥哥开始务农。在务农期间,他虽然中学学历都没有达到,可是他不断自学,学习马列等政治书籍,丰富了自己的头脑,产生了进步的思想。无产阶级要进行革命,要改变贫穷,他要寻找革命的道路。 年,22岁的武洪宝随同杨春仁区长来到三道庙岭松江区,当区委文书。当时土匪猖獗,没工作多久,就有一帮匪徒席卷了区政府,当时,他被当地老乡推到自家天棚上,才躲过了一劫。他大难不死,回来后就在村子里任教。 不久由于工作出色,组织安排他到万良区做了文化站站长,医院、县防疫站、县医院卫生科任职。 年,武洪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识到党员的光荣、责任与使命,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他基本没有休息假日,医院里陪着患者和医务人员。 妻子说他是个“傻子”,是一个不知道回家的人。他的确经常不回家,三四天后回来问他,他才说:“又去长春开会去了。”在他的积极努力和率先垂范下,县医院各项工作有条有理,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和好评。 武洪宝以身作则,吃苦在前,迎难而上,任劳任怨,以大公无私、廉洁奉公而著称。他个人生活非常俭朴,抽的是九分钱的烟,穿的就是两套衣服,袜子补了又补。他经常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单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每月开资后,他往妻子手里一交,啥也不管了,家务活全部都是妻子的事。靠70多元维持全家9口人的生活,生活难免拮据,妻子没办法,只好上山种地,累得积劳成疾,患上类风湿、心脏病等一身的病,年仅59岁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武洪宝曾经多次说过:“最遗憾愧疚的是,对不起妻子和母亲。但只要是我忠于党,忠于人民群众,我就问心无愧了。”他家的两间破草房里,一个破桌子,一个破被格,一对破箱子,就是全部家当。他严以律己,洁身自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这样大公无私。 年,一场大水突来,他心中想的是职工、单位,为职工群众奋不顾身,还把职工刘兴宏把的母亲背到东关小学避险,他就是这样一位舍己救人的好干部。 武洪宝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职工群众看在眼里,党组织看在眼里。好人终有好报,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很多荣誉,曾多次被评为模范干部、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县、地、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年荣获全国卫生战线的先进个人奖和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源于武洪宝对党的一片忠心,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他向来是高风亮节,宽容大度,胸怀坦荡。就拿年文化大革命来说,他忠心耿耿跟着党走,忘我无私、不知疲倦地为卫生事业奉献,自己弄了一身的疾病,却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为了提高抚松的医疗技术,他多次到省厅要业务技术水平高的知识分子,有些人来了后没有扎根思想,要离开抚松这个地方,可是他就是不肯放。“文革”给了个别人报复的机会,借机往死里整他。当时他患上了肝硬化腹水,医院的病床上。深更半夜就把他弄起来,站在床前的毛主席像前低头认罪一个小时。审讯他,他不承认,就体罚他、折磨他、迫害他。 年,武洪宝终于被平反昭雪了,他的革命意志不但没被整垮,工作干劲反而更足了,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没错”的信念。就这样,他带着一身病痛,继续拼命地工作着、奋斗着。他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得坚信一条——正义必定会压倒邪恶,好人一定会有好报。”他没有什么豪言壮志,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防病事业。 到了年,武洪宝已到了离休年龄。可是他并没有停歇下来,工作干劲还没有消减呢,怎么能停下脚步、半途而废呢?单位没给他多开一分钱,他甘心情愿继续发挥余热,完成他所立下的意愿,完成好抚松县的防病改水工作,让抚松28万人口吃上改良的水。他决心继续工作下去,善始善终完成这项工作任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抚松县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以盛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著称于世,然而也以大骨节病闻名于省内外。武洪宝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因此他决心为家乡的水质改变而奋力一搏。作为卫生战线的一名干部,从60年代初,武洪宝就认识到防治大骨节病的源头在于改善水源水质,从那时起,他的脉搏、青春、生命就投入了这项前无古人、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业。 武洪宝满怀热忱、一腔热血,离休以后一天也没休息,担任起了改水防病的副总指挥。为了实现抚松改水梦,他已经在改水的岗位上从青年、中年一直奔波到了花甲之年,改水技术也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拄着棍子下乡了,全身心地投入了这场改水的战役当中去。 当时,主要是缺乏资金。武洪宝就到省里跟主管领导死磨硬泡,争取到了资金。回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深入全县所有乡镇摸底抽查,研究改水的水质情况和当地群众受害的程度。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武洪宝和当地村民共同研究,如何在节省资金的情况下,打井、挖管道、下水管…… 就这样,他拖着病躯一瘸一拐地坚持着。由于他勇于克服种种困难,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和威望,也受到了县委对改水防病工作的重视。 有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改水进度不断加快,取到了显著的效果。到年,全县已有20多万人口吃上了改良水,占人口总数的74.9%。在防治大骨节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病率由建国初的62.15%,下降到了2.75%。那些弯胳膊、罗圈腿、关节肿大、四肢变形、有手不能干活、有腿不能走路、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再也没有在抚松增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武洪宝的不懈努力,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算圆梦了,他欣慰了,他的桑梓情情、崇高境界得到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这时,他的病情也加重了,还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年12月30日,武洪宝安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