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临江市木把文化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以原始森林为资源依托,以冰雪娱乐、休闲避暑为主题,以“森林火车游览”“木把文化””森林康养“为旅游特色,以文化特色为核心进行定制化服务,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木把文化体验基地。依托景区内部的资源和产品特色,通过创新性营销手段,推广品牌形象,树立景区的自身品牌的地位,打造品牌形象。同时,运用现代互联网科技、节庆等多种营销手段,扩大影响力,形成竞争优势,短期内快速占领游客市场。 针对白山市、通化市、吉林市、长春市、沈阳市等基础市场,建立完善的休闲、度假产品,强调产品特色和差异性,为区域周边市民提供生活工作之余休闲度假的场所,打造以高度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休闲性为吸引的特色度假场所。 针对以吉林省为主的东北三省重点市场和国内华北、华东地区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杭州、上海等机会市场,突出林间特色,嫁接稀缺产品,在国内度假旅游市场中推出森林探险主题休闲养生度假品牌形象,以区别于传统旅游的休闲产品作为吸引点,打造特色休闲产业。 1.1.2市场前景 目前中国旅游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旅游产品由过去的观光向休闲、度假、体验、养生等旅游齐头并进。林场具有优秀的森林组合环境,良好的气候、物候资源等条件。在此条件下,林场开展森林旅游将迸发出极大的发展劲头,发展成为知名的木把文化特色小镇。 吉林省致力于打造避暑休闲名省,建设新兴旅居大省,把避暑休闲作为推动吉林旅游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清爽吉林22℃的夏天”旅游品牌。林场具有天然优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类型高山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宜人,山花烂漫,野果飘香。 临江市年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年年接待游53万人次,年年接待游客73万人次,年年接待游客人次为万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林场地处临江局施业区内东部边缘,地跨临江市及抚松县,林场资源特色较多,是临江市打造“一带双环”精品旅游东环线路的重要节点,也可作为长白山地区旅游的补充资源发展,可获得丰富的过往客流。在此契机下,临江市活用林区内现有资源,结合良好的气候等养生条件,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以木板文化为主的特色小镇和原生态康养休闲地。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大部委便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到年,我国将培育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号),指出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吉林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相继出台了《吉林省旅游业壮大计划的通知》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将旅游业列为我省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2、区位优势 松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临江局施业区内东部边缘,东与松江河林业局漫江林场毗邻,西与桦树林场、大西林场相连,南与芒河经营所相接,北与金山林场相邻。地跨临江市及抚松县,柳毛河林场位于临江局施业区内东部边缘,距临江市78公里、抚松县55公里。毗邻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区(直线距离仅4.4公里),北接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直线距离约20公里);处于临江市打造“一带双环”精品旅游东环线路的重要节点。 3、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柳毛河林场施业区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集中分布,规划旅游面积.9公顷,其中:原始森林面积公顷、苗圃面积5.6公顷、种子园面积22.3公顷、场区及家属区面积36公顷。林场位置坡度好,可远眺长白山林海,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同时,场区内保有较为完整的东北老森工缩影,文化与艺术价值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文化资源:柳毛河林场始建于年,是临江林业局建设比较早的主伐林场之一,伴随着临江林业局的发展,风雨砥砺、步履坚实地走过了60年,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森工局”的发展历史,承载了东北林区民俗文化和木耙文化。据此开展关东风情、木把文化展示、森林小火车体验观光、怀旧文化体验、儿时记忆、林家民宿、老作坊、年俗年味、林特产品等项目,吸引游客来到这里了解关东文化,了解木耙文化,重温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山上)生态观光、运动、养生主题层:以景区为主,做纯做特观光、探险产品,不做过多建设,避免破坏山林天然的风光。 (山腰)休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主题层: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辅以人工手法,打造科普基地等景观,形成可展示可教育的空间。 (山下)度假、商业、居住人文聚落主题层:林场的山下空间集中布置休闲度假业态,完善配套服务,丰富景区功能。 着重打造一心(景区综合服务中心)、三带(森林小火车观光带、森林公路观光带、森林徒步游览带)、四区(综合服务区、森林观光区、林业体验区、冰雪运动区) 1.2.2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临江林业局施业区内东部边缘。 景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小火车文化长廊、车头广场、森工文化园、采风台、森林小木屋、艺术写生基地、民宿、星空营地、研学基地、甘泉、集市商街、亲子采摘园、林业史展馆等。 林体验区主要建设入口大门、70载历史景观墙、滑草场、沐浴森林、百果园、林业科普基地、梦幻森林show、森林观光小火车、休憩驿站、丛林穿越、松花江大峡谷、关东山站、暖泉子站、夹皮沟站等。 冰雪运动区主要建设滑雪场。 此外,项目还配套建设有: 1.餐饮设施:游客提供经济型酒店、特色民宿等不同层次的消费选择,发展1-2家文化主题酒店等特色住宿设施,打造品牌产品。根据山里特有食材,建造野味馆、生态餐厅,提供各种特色小吃、大排档等,规划座位个。各种类型的餐馆,规划座位总计个。 2.住宿设施:近期——改造现有农房提供住宿设施,并在周边地区适当增加1-2家社会旅馆;中期——提升民宿等住宿设施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并向游客提供经济型酒店、特色民宿等不同层次的消费选择,发展1-2家文化主题酒店等特色住宿设施,打造品牌产品。 3.导览设施:导游标识要美观,在材质上尽量就地取材,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景区内要设立足够的指示牌、生态路牌、标牌和警示牌等,标注中英文对照及国际通用符号,建立科学的导游网络。 4.环保设施:公共厕所——按照AA级旅游厕所的要求,在小镇内新建2座旅游厕所,环保可移动厕所若干,分布于景区四周,厕所的风格、形式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垃圾收集——在游览线路沿线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根据客流量每隔50-m设置一个生态材料制作的垃圾箱,垃圾箱实行分类回收。 1.2.3游览线路规划 (1)文化体验线(2小时) 景区主入口——70载历史景观墙——林业史展馆——森工文化园——车头广场——集市商街——火车文化长廊 (2)拓展徒步线(2.5小时) 研学基地——丛林穿越——松花江大峡谷 (3)林业科普教育线(3小时) 林业科普基地——沐浴森林——梦幻森林show——百果园——亲子采摘园 (4)冰雪体验线(6小时) 滑雪场——鲁能圣地——休憩驿站 (5)原始森林观光线(0.5小时) 星空营地——关东山站——暖泉子站——夹皮沟站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详见表1) 表1: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 占总投资的比例% 备注 1 建设投资 130 89.23 2 建设期利息 4.16 资本化利息 3 流动资金 0 6.61 项目总投资(1+2+3) .0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营业收入 万元/a .00 正常年 2 利润总额 万元/a .00 正常年 3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3.5 所得税后 4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00.00 所得税后(运营期10年) 5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a 5.2 包括建设期2年 6 投资利润率 % 3.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发展森林旅游度假产业,不仅是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扩大林业改革成果的需要,也能开辟新的经济发展业态,增加林区职工群众就业岗位、实现精准脱贫的需要,更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活林地:将“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利用林地范围内的优势资源发展森林旅游,盘活林地,实现森林土地的多元化发展。 热林业:林下产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鼓励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林下产业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富林人:得益于林区林下资源采集销售,以及参与森林旅游服务工作,促进林区工人家庭经济发展。将森林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和转产职工创业增收的替代产业,实现林区职工就业脱贫。 1.5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其他方式可面谈。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临江林业局施业区内东部边缘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正在招商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项目承办单位名称:吉林省临江林业局 法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