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51012.html 白水滩名称由来是因此地松花江岸有一鹰嘴状砬子盘卧江边,岩石延伸至江永之中,湍急的松花江水顺流而下,水势汹涌,每逢汛期更是咆哮奔腾,撞击岩石后则迂回漾流,故江中白沙淤积,渐成沙滩,便据其成因命名为白沙滩,后也被称做白水滩。 《沿江·贝水滩·白水滩》 文/王永新 沿江乡地处二道松花江沿岸而得名。沿江一带在清朝初期是“皇封禁地”,森林茂密,野兽出没,少有人烟。清朝末年才有少数人到这里打猎、挖参,年,抚松县全境划为九个团,现在的楞场村和白水滩归为九团,年归北区,年归三区,年归五区,年归北岗村,年属北岗区,年属六区,年属砬子河乡,年归北岗国营林场,年归北岗公社,年归露水河镇,年成立沿江人民公社,年改为沿江乡。 白水滩又名白沙滩、背水滩、贝水滩,与敦化县、桦甸县隔江相望,是沿江最老的村屯之一。《抚松地名志》记载: 白水滩,位于县城东北67公里处。沿江乡、白水滩村驻地。内含1个生产合作社。县直各局所属单位粮食所、邮电支局、信用社、供销社、卫生院设在屯内。该地原名为贝水滩。因为二道江里河蚌、蝲蛄等贝売类较多而得名。清朝末年,这里有猎户参户居住,年日伪归屯时将住户迁走。年重新建屯,根据群众的习称而得名白水滩。 由此得知在清朝末年间,这里也是“龙封禁地”范围,渺无人烟,只有少数猎人、采参人游居其间,直到清末始有白水滩。抚松最远的朝贡道遗址在白水滩附近。据说古道在山顶修建,60年代和70年代,有村民能够讲述一些朝贡道口口相传的故事,听着很有趣。古道大约能有四五米宽,地点并不在江边,也不在山的最高处,通常是在山腰以上。传闻在辛亥革命之前,从白水滩沿途以下由千户长管辖,属于清政府的基层政权。这条路线上,形成规模性的村庄很少,十几户或者二十几户集中于沿江小平地上居住,依靠种地为生,相隔三五十里又有一个小屯子,规格相差无几。因为住户分散,不好管理,所以设立千户长官职,大约管辖千户以内的人家。当时的白水滩应该也在千户长管辖域内。 白水滩名称由来是因此地松花江岸有一鹰嘴状砬子盘卧江边,岩石延伸至江水之中,湍急的松花江水顺流而下,水势汹涌,每逢汛期更是咆哮奔腾,撞击岩石后则迂回漾流,故江中白沙淤积,渐成沙滩,便据其成因命名为白沙滩,后也被称做白水滩。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后人推测,沙滩确为背水而成,故曰沙滩又被称做背水滩。至于文字上贝水滩的“贝”字与“背”字同音,产生了另一种判断,认为二道松花江产东珠,是宝贝的意思。地名由来说法不一。 沿江松花江流域滩头 白水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抚松抗联战斗的前沿,留下很多战斗的轶闻。年8月初,日军一个小分队,约10人进入白水滩村,住在区公所。抗联获息后于翌日在吴义成的指挥下,趁早晨江雾弥漫,便于行动,突然向日军小分队发起猛攻。日本士兵死伤大半,幸存者狼狈逃窜。日本侵略者为了控制百姓与抗联的联系,防备再遭游击队袭击,于同年9月约有二三十人再次进驻白水滩,目的在于归屯并村,血洗此地。此事被当地村长张福祥得知,为稳住敌人便立即杀了仅有的四口猪,找了几位能言善辩的村民到区公所以“说和”的方法“宴请”了日军三日,使得老百姓免遭劫难。但日军宣布,居民必须在限期十个月内找出路,全部搬走“归屯子”,否则格杀勿论。白水滩百姓难舍其养生之地,迟迟不愿离开自己用汗水浇灌的家园。对此情况,十个月后,心狠手毒的日本侵略者挥刀持枪对违令的老百姓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遇难者有的被投入怒吼的松花江,有的被烧死,面对敌人无情的烧杀,百姓只好携其老小逃亡外地,至此风光秀丽的白水滩面目皆非,成为荒地。 这是一段消失的历史,《抚松县志》等文献没有相关记载,只是一些林业内部方志里有模糊不清的只言片语。 因此,白水滩村可能是“悲水滩”演变的地名。日寇在这里屠杀了无数的中国百姓。民间口述历史说,在白水滩曾有一个余口的村庄,除了几个出去走亲戚的人幸免外,村内人全部被日寇残杀,文化造成断代,后来的闯关东移民不知道其历史。白水滩曾有一个菱角泡子,70年代人们在这里打捞出许多人的骨骸,有的被铁丝捆住,判断大概是被日寇强行淹死的中国人的遗骸,至于推入松花江而死去的百姓就更不知其数了。同样在70年代,白水滩以西老二中附近,还遗留着很多磨盘和黑粗瓷碗,相传是白水滩老村遗物。 年5月,为了进一步达到掠夺中国森林和矿藏资源的目的,日寇抢抓劳工修了一条由安图县两江途径白水滩的“扁担钩子”沟门、滩头、冰湖沟等地至桦甸县会全栈的公路。修路的劳工约达多人。日本人在白水滩渡口处盖了10间房子,由一个日本宪兵小队驻守,队长叫林木,修路总指挥叫日内。同年11月份,此公路修筑工程结束,但尚未通车,次年遇到洪灾,工程几次进行修整,到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道路荒废,80年代路基遗迹可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水滩住户渐渐增加,年露水河林业局在此设立农场,发展林业农副业生产,调济职工生活,后建设了-白水滩知青农场--,成为知青点,人员最多时接近人。为开发林业,同时设立白水滩苗圃。年秋,抚松县开荒指挥部迁县城部分居民来白水滩垦荒种地,设立领导机构。抚松县沿江乡设立后,乡政府建在白水滩,下辖6个村,白水滩农场已经撤消,露水河林业局四湖林场场址也建在其中。 如今,沿江乡政区辖白水滩、滩头、后房场、楞场4个村,下设9个村民小组,共7个自然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