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6.html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从这个节气开始,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伏天”。小暑节气,人们出汗多,消耗大,中医看来此时更应该注意养生。 谚语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的是自然界的天气,中医讲天人相应,与之对应,我们也有“小暑大暑,有米懒煮”的说法,也就是说到了这个节气,人们热得连饭都不愿意做了。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伤津耗气扰乱人的精神,且暑多夹湿。小暑节气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中暑,预防中暑,养生保健要做到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着急上火,同时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应季清淡的食物。医院全科主治医师李瑜霞告诉我们,小暑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可以多吃一点,比如绿豆百合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此外,南瓜绿豆汤同样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气的功效,蔬菜应该多吃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瓜类食物。 此外,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此时,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 (作者:李江龙刘戈作者单位: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