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睁开双眼想你在身边,无所谓永远还是瞬间,静闭上了眼你却又浮现,带我远离寂寞的边缘...... 终于到记录ta的时候了,个人认为是重磅级的记录。 跟ta的缘分还得是年的那次了,从那次回来之后,有一段时间是念念不忘的,今年在小凡的撺掇下再次萌发了再次相遇的念头,没错,就是去相遇长白山的天池,于是在年10月24日我们出发了。 先从长白山的脚下说起..... 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是长白山脚下的第一站。如果说延吉讲的是朝鲜族的故事,那在这里就是满族人的故事了,这也是将这段放在本期的原因,满满的东北味。(这里是自费项目,来不来,完全自愿)。 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是吉林省旅游局、安图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重点开发和扶持的旅游景点单位,地处长白山脚下85公里处-安图县永庆乡东清村,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景区所在的东清村有着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曾是渤海国州府所在地,是渤海国向唐朝纳贡重要节点。这更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年,东北抗联著名战役“大沙河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满语“福”。 景区占地面积72公顷,其中原始森林面积58公顷,这里汇集大量的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东北三宝人参、乌拉草、梅花鹿以及紫貂,还有被誉为东北第四宝的雪蛤。 景区从多角度为游客呈现了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和长白山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同时景区还拥有长白山北景区旅游沿线服务设施和功能最完善汽车服务区。马车是用来搭载旅客在景区跑圈的。 放山文化,对于我们深居城市的人了解的人并不多,这次来我也是才知道的。什么才能被称为是一种文化?百度百科里说,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那么既然放山习俗被后人称为是一种文化,那么它就一定有被称为文化的道理。 吉林省抚松县是长白山区人参生长的主要区域,素以人参之乡闻名于世。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区已经有人开始采挖人参。自唐朝以后,居住在东北的各部落进贡朝廷的主要贡品中就有野山参。到明末清初,长白山区采挖野山参己形成规模,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主要生产活动和生活的重要来源。 长白山区的劳动人民在近千年的采挖山参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民间习俗,包括专用语言、行为规范、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专用工具器物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拉帮、进山、压山、抬棒槌、下山。 从这些禁忌里得知,不是谁都能采人参的,那是人类一种对山神敬畏和对野生人参保护一种信仰。感叹啊,人一定要有信仰,如果人没有信仰,失去敬畏,就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了。 满地松针叶,好想装进袋子里带回来种花用啊 老把头要带我们挖人参了,让我们先是对山神大喊三声“放山啦”,如果有回音就是山神同意了,放心的去挖人参吧。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人参王国》动画片了。 老把头正在挖人参,人参分好多品种呢,这种人参是最长见的林下参,是人工人参的种子撒在这片林子里,然后靠自己生长,算半人工半野生,我们只能在外围看着,不一会他在土里挖出了一颗跟大拇指一样长的小人参,他举着这颗小参说,一颗人参如果长到这么大是需要10年时间的。我的表情 路上偶遇肥肥的“情侣溜达鸡” 看,这是啥 灵芝仙草。林子里的人把灵芝草种子撒在腐木上,然后自然成长,长相完全靠天然,这样的算是半人工半野生的灵芝仙草了,这些都是真的灵芝,不许碰的,因为灵芝上面可是有一种叫孢子粉的粉末,很珍贵的。人参和灵芝的功效我就不说了,百度上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