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瘕风能治疗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57873.html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 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太阳到黄经度时叫小暑节气 小暑知多少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唐代元稹有诗曰:“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蟋蟀居宇。《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八月在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鹰始鸷。这一侯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另外一种说法是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搏杀猎食的技术。 小暑习俗 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人们品尝最新收获的粮食,并举行一系列重要的祭祀仪式,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 天贶(kuàng)节 天贶(kuàng)节是在夏季农闲、湿热、庄稼初熟之际,通过民间节庆方式,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和谐的岁时节日。“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 天贶节的来历,有说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也有传说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天贶节又称“回娘家节”。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天贶节的风俗。安徽大别山更是把天贶节办成了隆重的民俗文化节。 吃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另外,这个时期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用黄鳝滋补更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伏日祭祀 古人认为伏是“隐伏避盛暑”之意,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 头伏饺子二伏面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也源于当地的一句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小暑亲子手工制作 一、小暑辟邪·葫芦香囊七月以来,有时酷热难耐,有时又电闪雷鸣。暑热与湿气并行,古人称之为“邪”。为了辟邪驱病,同时也为了“芳香醒脾”,从前就有小暑前后开始佩戴香囊度夏的传统。到如今,小暑香囊的作用还有驱虫、辟邪、醒神、抑汗等,自然是配方也各异的。年龄尚小的孩子(以及孕妇)其实不适合佩戴气味太浓重的香囊,所以民间也有填充豆子、棉花等只取祈福之意的香囊配方。今天分享一种5分钟就能完成的葫芦香囊,大一点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缝制了。 制作步骤?花布剪四分之一圆形。取一段棉线,一头打结,如图摆放,用来做?将花布对折,正面朝内。绳结要露出来以便起到固定作用 ?准备针线,从尖端缝起,到底部保留针线 ?将缝好的花布翻过来,成为一个圆锥 ?将提前准备好的棉絮和其他填充物填入圆锥内(这个部分孩子最乐于帮忙) 可以去中药店请药剂师配相应作用的药材,也可填充薄荷、佩兰、竹叶等清新药材。还可以只填充绿豆、红豆等,手感很受孩子喜爱。 填充时,先用棉絮包裹药材,再塞入香囊,可以避免药材碎屑漏出。 ?用刚才预留的针线用平针将底部缝一圈 ?把线拉紧,打结剪断 ?最后在香囊接近中部用棉线打个结,葫芦的形状就出现了! 另取一条棉线穿过葫芦顶上的挂环,就可以给孩子戴上了。也可以直接用作小挂饰挂包、装饰其他地方。 二、小暑盛夏·知了鸣蝉小暑到,盛夏也到了。 蝉、知了是夏天的标志。 盛夏的午后,电视声混杂着知了的鸣叫... “纯洁清高”、“一鸣惊人”、“庇护与永生”、“名(鸣)利(荔)双收”等说法,使蝉成为了收藏或随身佩戴的吉祥之物。 这个小暑,让我们听着蝉鸣,和孩子一起做做蝉的小手工吧。 孩子折纸,把知了请进空调房吧! 穿针引线,蝉鸣挂饰带来一夏吉祥! 知了折纸·制作步骤①如图示。对角对折,两边的角再向中间折 ②如图,将两个角向下折,作为蝉的翅膀。可以稍稍打开,露出“肚子”。 ③接着把上面两层的纸依次折下来,一层是胸部,一层是头部。 ④最后把左右两边向后折,需要苗条一点就折多一点,这样就完成啦! DONE!很简单吧。 还不具有挑战性!那来玩点高难度的!做鸣蝉挂饰! 鸣蝉挂饰·制作步骤一、准备针线、小块不织布或毛毡、剪刀、小铃铛、小珠子(做眼睛)。 二、按照折纸的步骤的来折叠毛毡。 三、折到翅膀时,用针线固定如图位置。然后继续按照折纸的方法折叠毛毡。 四、蝉折好,用针线固定背后的部分。因为毛毡比较厚,而且相比纸有弹性,所以会显得很有立体感。 五、用针线将小铃铛缝在接口处,再在正面缝上珠子眼睛。 轻轻一晃,蝉就开始“鸣叫”了! 小暑绘本 《四季的韵脚:中华二十四节气儿童诗》 每个节气前有一小段关于该节气的介绍,相应的配上该节气的一首儿童诗和插图。每首诗清明、明快、朗朗上口,音韵悠远。读一读儿歌,在声韵之美中认识二十四节气吧。《二十四节气》 故事开始前,我们先来忘记自己。想像自己是一个泥土小人,静静躺在大地上,等待节气唤醒我们身体的感觉。随着春天吞下一颗种子,种子发芽,到小暑时身体潮湿闷热快要走不动,这本绘本诗意地描绘了天人合一的东方 智慧。 《四时绘》 日本将24节气演化为了72物候,这本绘本将物候起源中那些晦涩的古文拆解成了简单易懂的图画,能让孩子更好理解。 防暑小贴士 TIPS 1.空调温差别太大 保持早晚开窗通风,中午及午后开空调给孩子降温就可以了。空调温度26度为佳,风口不要直吹孩子。 2.午睡,户外活动避开正午 午后安排孩子小睡1——2小时,把户外活动安排到清早或是傍晚,避开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 3.饮品不要太冰凉 喝冷饮一是会刺激肠胃,二是会把暑气留在孩子体内,不如一杯温热的甜汤或是白开水,能让孩子解渴还不刺激。 小暑气温高,希望爸爸妈妈们用好今天这篇小暑亲子陪伴方案,和宝宝一起享受夏天的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