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一行9人的专家组再次走进老黑河遗址,本次踏查老黑河遗址的专家组除了省内东北史、文物、考古、建筑方面的专家外,还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黄亦兵大校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史林》主编赵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室主任林红钢3位专家。 专家组通过现场实地考察、梳理分析文献资料对这处历史遗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老黑河遗址是一个重要发现,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对研究东北史、东北边疆史、东北沦陷史、东北抗日斗争史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铁丝网 水壶 写有“满洲国专卖总局”字样的方形油桶残件 老黑河遗址地面遗存丰富,有碉堡、障墙、铁丝网、两种口径的子弹、电话线等军事遗迹;有用于生产用途的标有“朝鲜石油”、“满洲国专卖总局”、“株式会社”等字样的方形油桶残件,小火车路基、小火车车轴等;还有水井、茶壶残件、马勺残件及民国时期产于广州的“欧阳戊隆”牌香草油玻璃瓶等生活用品。 碉堡 7个小时的踏查,除了对6月12日发现的主城进行现场考察论证外,专家组还对7月17日发现的主城西南米处的副城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东西两侧各有碉堡一座的副城,对研究、定义老黑河遗址不同阶段的建筑性质提供了遗址证据。 返回驻地后,专家组立即连夜召开研讨会,通过对遗址本体建筑年代、建筑特点、建筑规模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已采集到的地面部分遗存进行初步研究、分析认为:该遗址是在老城基础上被后人继续建设及延续使用的,是多个阶段不同群体改扩建而形成的。 墙障 另据文献记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抗日义勇军曾在这一带活动并建立要塞、山寨;据《抗日名将王德泰》《抚松县志》等文献记载,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部、四师、六师也曾在这一带建立了漫江沟密营、黑河密营、老黑河密营等多处密营,坚持抗日斗争,遗址与抗联密不可分。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年,日伪将森林小铁路修至老黑河遗址区域前后,对这一地区的木材进行采伐掠夺。小铁路和遗址有很密切的关系;结合老黑河遗址上的两座土城情况,该遗址与明清东北史特别是建州女真史以及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斗争、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斗争、以及日军对长白山进行经济掠夺有重要关联。 专家组认为,老黑河遗址的规模及遗存是东北乃至全国罕见的一处历史遗址,其建筑及遗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独特性和稀有性,属于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它的发现及保护利用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存史育人价值。 专家组建议,鉴于遗址的复杂性,建议文物考古部门尽早进入,进行考古挖掘,以进一步确定其性质、作用,建议及早对这一遗址加以保护利用,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吉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姚勃张鳕张睿 摄影:孟昭东 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