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抚松》校长读后感第三期 让每一个生命闪光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 遂川县荧屏小学李明华 带着对“梁漱溟的眼泪到巴西副总阿伦卡尔的震惊”,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盆景”到吉林堡子小学的“盗用字典”的好奇心,我认真品读了《为什么是抚松》一书,抚松——是沙漠里的绿洲!《为什么是抚松》整体内容感知。 抚松的校长队伍——“铁军”(学习型) “拉练式”听评课(历时四年)听出了校长的宽阔的教育视野和评出了校长前瞻的教育理念。以“王敬明校长著《开启校长听评课增效之门》为突出代表,字里行间都折射出校长专业成长的专业性。抚松校长走出校门,走出大山,走出吉林,从记不住校训的尴尬到圆校长大学梦想,一路的求知与思考,让校长队伍“脱胎换骨”。从听话的校长到有自己想法的校长,从执行校长到主动创造,融汇各种力量(行政指令、道德、市场)的教育行家;抚松的校长从李希贵的眼睛悟出了“用心去做”(不断读书,不断思考,不断改革)的“闯关东”劲;逼出了“思考习惯”。抚松校长“四个一”活动(每天读书1小时;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写一篇教育思考日记;每年读三本以上教育专著),成就了校长的专业性。尤其是抚松校长的教育思考日记,从对百年不变的课堂教学的抨击,到“人好则世界就好”;从甜蜜的批评到“生命化”的课堂……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抚松的校长队伍——“铁军”(专业型) 从校长主张课堂教学的改变到校训的改变,再到对学校管理的改变,都得益于外出学习产生的思想碰撞后实践行动的硕果。“课前两分钟的展示”;“良好习惯,美好人生”校训的形成;“自主发展,成就人生”的课堂结构;“让学习与生命同行,让成长与快乐相伴”的课堂理念(即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尊重每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凝聚一个团队,让每个人在团队中找到归属”的管理智慧。 阅读让抚松的师生身在乡野,心在世界,阅读让学生变聪明、更自信;经典诵读在于“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继而发展到“诵经典、唱经典、舞经典、画经典、讲经典、运动经典”;让草木育人,让校园里的每一朵花都在悄悄地向孩子们说话;我作为校长,为抚松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成长历程,成长智慧与实践成效而震撼。 抚松的课堂——“不一样” 不一样的课堂体现在:学生主持上课,学生自学字词,学生分析课文,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答,学生互相点评,学生自主展示,学生总结课文……总之,这完全是学生做主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是自己发现和探究新知的课堂,不一样的课堂改革组合拳为:洗脑→砸讲台→有效教学“三原则”(以学定教原则,以学生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激扬学生生命成长为评价标准原则)→“四归还”(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五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学生自己能讲明白,能用学生的动手实践代替教师口头讲解,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构建了抚松“生命化”的课堂。文中事例“老师哪去了”由一篇课文到一部名著的研讨会,“小窗口对接大世界”的惊叹,“黄金三百秒”的课前展示等,让我感悟到“生命化”课堂带来的课堂效益和效果是如何的高效,验证了那句名言:“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抚松的新课程——独特 从“新三百千工程”的经典传承(古诗词曲首,成语典故0条,名言名句条,古文、美文名著篇,阅读名著部);到“读书派对”(四种课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到读书活动“七色晋级”法(赤、橙、黄、绿、青、蓝、紫),再到“科技玩家”的科学素养课程;“我的合唱我的团”的音乐素养;富有创意的“竹竿舞”和“三合一”的大课间;学生自主管理的“体育部”;效果明显的“德育晨课”……抚松的新课程无处不在实施素质教育,
|